打开APP

Cell:从新冠肺炎患者中分离出强效的SARS-CoV-2中和抗体

2020年7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对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一条重要防线是中和抗体的形成。这些抗体可以消灭入侵者,并且在预防和治疗SARS-CoV-2感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德国感染研究中心、马尔堡菲利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图宾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

2020-07-12

Sci Immunol:成功分离儿童骨髓灰质炎保护性抗体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普渡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种保护性人类单克隆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预防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的儿童脊髓灰质炎。

2020-07-08

Science:将圆二色光谱与质谱组合使用,可分离富含鸟嘌呤的DNA离子

2020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质谱法分离富含鸟嘌呤的DNA离子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2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ss-resolved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ion spectroscopy”。在这篇论文中,

2020-06-30

研究建立相转换顶空气相分析新方法用于抗厌氧菌药物活性筛选评价

由厌氧细菌,如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嗜双歧杆菌、普氏杆菌、梭杆菌等引起的人体感染,可导致多种人体疾病,如肠炎、子宫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破伤风和结肠炎。如果不进行适当的临床治疗,严重的厌氧菌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厌氧感染的常规治疗是基于经验的广谱抗菌疗法。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厌氧菌耐药模式的变化,直接针对厌氧菌的抗菌治疗越来越难以预测,常常导致临床治疗失

2020-06-19

揭示蛋白酶体在遭受应激时的相分离机制

2020年5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蛋白酶体是一种主要的蛋白水解机器,通过选择性地降解泛素化蛋白来调节细胞中的蛋白稳态(proteostasis)。鉴于蛋白稳态的维持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失灵会导致癌症、炎症和神经变性等各种疾病。然而,人们迄今为止并不知道UPS背后的整体原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医学科学研

2020-05-12

中国科学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SARS-CoV-2特异性的中和性抗体!

2020年6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全球暴发,是目前的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急需治疗性药物以及预防性疫苗缓解疫情。抗体是治疗COVID-19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已有不少临床试验正在使用恢复的病人的血清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方法难以批量生产,同时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数量繁多,特异性不确定,因此

2020-06-03

我国科学家发表两篇论文,从粪便中分离出活的新冠病毒,并且在隔离房间的物体表面上检测到新冠病毒RNA

2020年5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第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下称第一组中国研究人员)从病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了活的SARS-CoV-2病毒。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0-05-27

研究发现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对细菌染色体分离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副研究员赵维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团队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Deacetylation enhances ParB–DNA interactions affecting chromosome segregatio

2020-05-08

科学家从马来亚穿山甲分离出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

2020年5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以及蝙蝠冠状病毒RaTG132具有高序列同源性。虽然蝙蝠可能是各种冠状病毒的宿主,但SARS-CoV-2是否有其他宿主宿主仍不明确。近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动物园、广东省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2020-05-13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情感体验与动机行为的分离模式有所不同

  快感缺失是不同的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共同的症状之一。近期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难以将情感体验转化为付出努力的行为,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目标导向的行为动机。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对某一个诊断组的患者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测量,缺乏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之间的比较。目前尚不清楚情绪-行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