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单药让局部晚期dMMR直肠癌实现100%完全缓解!11项ASCO LBA 再袭
万万没想到的是,都2022年了,有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竟然才开展了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好消息是,这个研究成果有望改写这个癌症的治疗规则。
Nature子刊: 表达胎儿基因特征的p53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与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
结直肠癌(CRC)仍然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这突显了专注于晚期疾病治疗的新疗法的必要性。目前对局限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或化疗。
Cell:首次利用噬菌体成功治疗抗生素耐药性分枝杆菌肺部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中心、匹兹堡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使用噬菌体---杀死细菌的病毒---来治疗抗生素耐药性的分枝杆菌肺部感染,这就为国立犹太医学中心的一名患有囊性纤维
湘雅医院团队发现,动物乳杆菌外囊泡可作用于股骨,促成骨,抗凋亡,缓解激素相关股骨坏死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致残性骨骼疾病,发病率高,治愈困难,好发于中青年,有“不死的癌症”之称。
Nature:揭示β-羟基丁酸抑制结直肠癌产生和生长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在应对摄入的生酮饮食时产生的一种分子具有抑制结直肠瘤生长的强大作用,可能对预防和治疗此类癌症有帮助。
Nature: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一种修饰RNA poly(A)尾巴的新机制
RNA修饰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素。在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中,转录是多顺反子的,因此大多数调节发生在转录后。
Nature子刊:肠道细菌通过代谢物甲酸盐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该论文重点研究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代谢关联,证实了结直肠癌相关细菌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的代谢产物甲酸盐通过增强 AhR 信号转导和癌细胞干性,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
.: LRRN4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及生物学功能
近段时间,中国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LRRN4(富含亮氨酸的重复神经4)表达的临床影响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探索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
大咖观点 | 早筛早诊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举措
本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海南省医疗创新促进会、早筛网、南方医学网联合主办,鹍远生物作为支持单位。
Science:真“母胎solo”,连爸爸都没有...
孤雌生殖现象以往在爬行类、鱼类和鸟类中时有报道。一般是在特殊环境下,雌性与雄性隔离,雌性“不得已而为之”。有趣的是,最近美国加州的科研团队Oliver A. Ryder等人发现了两例兼性孤雌生殖产生的雄性加州秃鹫(图1),它们的母亲各自都有圈养在一起的雄性伴侣,而且和伴侣都育有孩子[1]。也就是说这两个加州秃鹫和各自的兄弟姐们不同,它们只有真妈妈,而生活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