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提出幽门螺旋杆菌的高敏高精检测方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结合最新的CRISPR/Cas12a技术,提出针对高致病性幽门螺旋杆菌菌株的高敏感度检测方法。

2023-01-06

Cell Res:杨巍维团队等利用生物分子模拟预测代谢酶新功能,并揭示结直肠癌发生新机制

新的证据表明,一些催化代谢物磷酸化的代谢酶也可以作为蛋白质激酶磷酸化各种蛋白质底物,从而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许多其他的细胞过程。然而,代谢酶能否作为蛋白质磷酸酶去磷酸化蛋白质却鲜为人知。

2023-01-28

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变化几乎完全发生在细胞生长时的转录阶段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模式细菌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变化几乎完全发生在细胞生长时的转录阶段。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定量公式,将调控控制与mRNA和蛋白水平联系起来。

2022-12-30

Sci Adv:深度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有望揭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结直肠癌在蛋白质变体水平下的明显差异

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一项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了同基因型的人类非转移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系特征。

2023-01-11

上海交大房静远团队:具核梭杆菌是如何诱导结直肠癌的?在肠癌的诊疗中有哪些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上升为全球第三[1,2],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的,CRC也不例外,在环境因素中,肠道微生物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危险因素[3]。

2022-11-22

Gut: 转录和免疫表型分析揭示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和免疫学特征

在结直肠癌(CRC)的发展中,腺瘤-癌序列的范例通常集中在癌细胞上;然而,现在清楚的是,癌症进展涉及转化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之间的异源相互作用。

2022-12-14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幽门螺杆菌如何“走出非洲”

尽管幽门螺杆菌依赖人类传播,但其DNA与人类DNA的传播模式不同。该研究证明重要种群事件(如“走出非洲”)影响细菌适应性以及种群动态变化模式。

2022-11-21

Nature:揭示结直肠癌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治疗新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如今在实验中证实当化疗药物导致结肠癌细胞死亡时,它们会释放ATP分子,促进邻近的肿瘤细胞存活。

2022-11-28

化学修饰的MIR143-3P通过破坏结直肠癌细胞中的KRAS网络发挥抗癌作用

大鼠肉瘤病毒(RAS)突变是在大约30%的人类癌症中检测到的遗传事件,其特定的RAS亚型通常因癌症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柯尔斯滕大鼠肉瘤病毒(KRAS)的突变约占所有RAS突变的85%。

2022-12-08

Nature:中美科学家联手发现溶木聚糖拟杆菌通过降解肠道尼古丁降低脂肪肝发病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肠道中分离出了一种能够分解尼古丁的细菌。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