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线虫神经系统调控皮肤抗菌免疫反应
2019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华盛顿州立大学埃尔森·弗洛伊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秀丽隐杆线虫,首次发现神经系统响应细菌感染从而调控蠕虫的表皮(一种类似于皮肤的外部屏障)抗感染功能的内在机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 秀丽隐杆线虫通常在生物学研究中用作模型生物,其结构相对简单,同时仍与包括人类在内的更复杂的哺乳动物具有
Nat Commun:部分皮肤癌可能起源于毛囊
2019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致命的皮肤癌可能是由毛囊干细胞,而非皮肤细胞恶化产生的。 毛囊是位于皮肤层内的复杂器官。在这里,未成熟的“色素生成细胞”可能会发生一些遗传突变,进一步受到正常的头发生长信号影响,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过去的理论认为日光(例如紫外线)是黑色素瘤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目前的研究认为,即使对于正常毛囊来说,其中
具有神奇功效的胶原蛋白真的抗皱保持皮肤紧致吗?
2019年10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胶原蛋白产品随处可见,尽管胶原蛋白以被吹捧为具有皮肤护理功效而闻名,同时其还是增唇剂和注射剂的主要成分,但比如考特妮-卡戴珊等名人建议人们应该饮用胶原蛋白,源于胶原蛋白的产品不仅存在于护肤霜和膳食补充剂中,甚至还存在于枕套和姨夫中,卡戴珊甚至还曾售卖过胶原蛋白补品。图片来源:Wikipedia胶原蛋白是机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其由氨基酸或肽
Plos Genetics: 新研究有助于解决“超级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2019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关键蛋白质在帮助细菌“吸收”环境中的DNA的机制。利用新的成像方法,科学家们首次看到细菌如何利用鞭毛与环境中的DNA结合。通过揭示该过程涉及的机制,该结果可能有助于加快研究阻止细菌感染的新方法。这项新研究发表在最近的《 PLOS Genetics》杂志上。文章作者,助理教授Ankur Dalia说:“细菌
研究显示颈部以上的皮肤癌更容易转移!
2019年10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为期6个月的描述性临床研究的新结果表明,颈部恶性黑色素瘤(MM)与颈部以下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其扩散的几率更高。然而,尽管这些研究中有更多的患者在疾病晚期出现了颈部以下MM肿瘤,但没有发现有远处转移--MM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远处部位。此外,仅有1例颈下MM患者被诊断为淋巴结阳性。研究结果近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8届EADV大会上公布。研究人
Nat Commun:华人科学家利用新的单细胞遗传学方法解决潜在的耐药性问题
2019年10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可以识别单个细胞基因图谱的新技术,模拟了乳腺癌肿瘤对某种药物的潜在耐药性,然后确定了一种逆转这种耐药性的药物组合。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Siyuan Zhang是圣母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他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在《Natur
PNAS:免疫反应的发生或许依赖于“死里逃生”的数学问题
2019年10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从“敌人”中挑选朋友的方式或许可以被一种称之为“死里逃生”的经典数学难题来进行描述。图片来源:Wikipedia Commons“死里逃生”的问题是细胞
FDA批准首款精神分裂症皮肤给药疗法
今日,久光制药(Hisamitsu Pharmaceutical)旗下的Noven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其透皮给药系统Secuado(asenapine)上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Secuado是目前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透皮贴剂(transdermal patch)疗法。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其症
81%儿科患者皮肤症状清除 礼来银屑病新药达到3期临床终点
日前,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在第28届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EADV)大会上公布,其IL-17A抑制剂Taltz(ixekizumab),在治疗6至18岁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3期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性次要终点。Taltz是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此患者群体中公布积极结果的IL-17A抑制剂。此次试验的积极结果将支持礼来公司向F
失眠竟会干扰机体肠道健康 引发诸如炎性肠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经常上夜班的人或跨越不同时区旅行的人往往更易变得肥胖或患上肠道炎症,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葡萄牙的科学家们在肠道中发现一组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的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s,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或会受到大脑昼夜节律钟的调控。肠道ILC3中时钟基因的表达受昼夜节律控制图片来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