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Design Res:科学家有望利用细菌选择性靶向作用肿瘤细胞从而治疗人类癌症
为了克服细菌载体固有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特殊的大肠杆菌菌株—C@ECN-PL作为他们抗癌药物的新运输平台。
Nature:揭示一种新的细菌免疫系统通过改变噬菌体的尾部来挫败噬菌体入侵
这些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免疫系统,它含有一种泛素样蛋白(ubiquitin-like protein),该蛋白的结构与人类免疫系统中较为神秘的蛋白之一——ISG15,十分相似。
PLoS Biol:科学家开发出有望抵御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随机抗菌肽类混合制剂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抗菌肽而言,使用随机抗菌肽混合制剂所产生的耐药进化风险要低得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防止细菌对其它疗法产生交叉耐药性,同时还能保持(甚至改善)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下午5点后不吃饭,可改善脂肪肝,北大团队证实,肠道细菌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无论是扭链瘤胃球菌的定植还是口服HMP补充剂,都可以改善MASH小鼠模型中的炎症和纤维化。这些发现确定了扭链瘤胃球菌及其代谢产物HMP是治疗代谢紊乱的潜在限时进食模拟物。
PLoS Pathog:新研究揭示细菌蛋白在促进病毒增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了六种细菌效应蛋白,它们能让所有四种虫媒病毒在飞蛾细胞内增殖。虽然这四种虫媒病毒都能在人体细胞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制,但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的基因来产生这些细菌效应蛋白,却能大大提高病毒的增殖能力。
Science子刊:我国学者首次建立大熊猫iPSC细胞系,将大熊猫皮肤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通过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团队对大熊猫iPSC的转录组、表观遗传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显示大熊猫iPS在具有植入后始发态干细胞的普遍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与其他物种不同的特异基因表达模式。
我国学者最新研究,摄入较多咖啡、猪肉,增加皮肤衰老风险,且存在因果关系
油性鱼摄入量与皮肤衰老和皮肤色素沉着呈负相关,茶摄入量与皮肤色素沉着呈负相关,沙拉/生蔬菜摄入量与角质形成细胞皮肤癌风险呈负相关。
JCI:科学家有望开发出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特殊皮肤癌的新型疗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T-Ag特异性的T细胞与PD-1阻滞给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相关,而且呈递Ag的支架或能用来促进患者的治疗反应。
Cell子刊:首都医科大学张晨/王伟/刘希成团队揭示肠道细菌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阿尔茨海默病
该研究确定了卵形拟杆菌触发的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的通路,并表明使用单一肠道细菌、代谢物或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目前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和治疗方法的补充。
斯坦福团队发现,常见食用色素竟能让小鼠皮肤变透明,肝脏、肠道、膀胱一目了然
斯坦福的科学家们想到了一个新思路,给组织中的液体成分“添料”,通过可吸收的分子来提高组织内液体的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