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首次解析出HIV-1基质的原子视图,有助于揭示这种病毒组装和包膜蛋白整合机制
导致艾滋病的HIV-1的组装发生在受感染细胞的内质膜层上,这是一个几何构建过程,在病毒蛋白Gag的N端基质结构域(matrix domain, MA)的引导下,从病毒Gag蛋白的三聚体中产生六聚体。
揭示新冠病毒RNA加帽机制,有助开发一类新的抗病毒药物
到目前为止,作为一种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使近6亿人患病,600多万人死亡。
----一种非病毒mcDNA介导的双特异性CAR T细胞
近段时间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一种非病毒mcDNA介导的双特异性CAR T细胞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其抑制肿瘤增殖能力。
新疗法有望长期控制病毒水平
近期,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项意义重大的突破,研究人员通过两种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的联合使用,在一项1期临床试验中实现了长期有效抑制HIV的效果。
Nature子刊:深圳先进院李洋团队等开发新型广谱抗新冠病毒纳米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已对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随着新型变异株病毒接连出现,研发高效且广谱抗新冠突变病毒的药物迫在眉睫。
PNAS:揭示戊肝病毒诱导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
来自德国鲁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调查了在病毒的复制循环过程中哪些因素对于该过程非常重要,同时还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维持病毒的感染。
非编码RNA: 乙型肝炎病毒上调miR-520c-3p促进肝细胞迁移和侵袭
乙肝病毒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预后不良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肝细胞癌进展过程中,肝癌细胞经历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形成具有侵袭能力的间质表型,从而增加侵袭和迁移能力。
斯微生物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基于自身的技术平台,斯微生物同步开展了多个治疗领域的应用(肿瘤免疫学,传染性疾病等)和二十余条产品管线的开发。斯微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冠 mRNA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I期临床试验日前入组完毕。
Science子刊:一种强大的新抗体可以中和所有已知的新冠病毒变体
随着SARS-CoV-2的持续进化和变异,在COVID-19大流行病早期起作用的治疗性抗体已经变得不那么有效,而较新的变体,特别是Omicron,已进化出了躲避我们对疫苗产生的抗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