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群集感应开关”控制工程化细菌代谢能力
通过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可以生产各种有用的化合物,包括塑料,生物燃料和药品。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细菌需要在“自我维持”和“合成产物”的代谢途径中竞争。
JCB:新研究揭示压力感应蛋白对染色体排列的影响
2019年10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早稻田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特定的致癌基因如何引发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发作的分子机制。 AML以疲劳,呼吸急促和牙龈出血等症状为特征,是一种始于骨髓并随着白血病细胞快速生长而迅速影响血液的癌症。 这种异常是由染色体中的基因突变,(癌基因表达的开启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关闭)。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能正确复制时,就会
神经电极高性能纳米修饰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纳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性能、可控制备的三维氧化铱/铂纳米复合材料,用于修饰神经微电极,取得了创纪录的电学性能。相关研究成果Well Controlled 3D Iridium Oxide/Platinum Nanocomposites with Greatly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eneuro:新研究揭示人类存在的古老“磁感应”机制
2019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根据地球科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的说法,人类大脑可以无意识地响应地球磁场的变化。根据最近发表在《eNeuro》杂志上的文章报道,这项跨学科研究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见解,尤其是大脑磁感应相关的研究。许多动物,如候鸟和海龟等,体内具有支持其生物导航系统的地磁感应能力。尽管在这些动物中已经针对磁吸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是科学家尚未能确定人类是
三维碳纳米生物电极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维碳纳米复合材料有优良的理化和机械性能,具有易合成、成本低、形貌可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酶的固定化载体电极,应用于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分析、光电催化等领域。目前,三维碳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由大量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混合组成,整体结构中界面原子所占比例较高,导致界面接触电阻较大、导电率较低,从而影响电极性能。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体外合成生物中心研究员朱之光带领的团队针
Nature Microbiology:揭示绿脓杆菌群集感应分子诱导宿主免疫细胞凋亡新机制
绿脓杆菌(Pes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类临床中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主要引发烧伤病人伤口处以及肺纤维化病人肺脏组织的感染。随着抗生素耐受性的增强,近年来绿脓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致病率与致死率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群集感应”指的是细菌中特有的,因受到个体数量影响而“开启”或“关闭”的转录调控机制。在绿脓杆菌中,存在一类叫做“N-oxo-dodecanoyl-L-Homoseri
IEEE Trans Biomed Eng:科学家们发明超微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元
2019年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正在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在诸如帕金森氏病的神经障碍中具有有益的治疗效果。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植入的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并且导致神经组织中的瘢痕形成。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匹兹堡大学的Takashi D. Y. Kozai详细描述了一种侵入性较小的刺激方法,该方法将使用由光激活的无束线超小电极,这种技术可以减轻当前方法造
新技术可让“人造皮肤”有感应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新材料技术打造的感应器,有望用于制造“人造皮肤”,未来让烧伤患者和假肢使用者重新“感受”世界。皮肤能感知压力、热、冷和振动,从而帮助人们避免挤压、烫伤、冻伤等危险,这些功能经常被正常人忽略,但对于由于烧伤患者等丧失了皮肤感知功能的人而言,不能感知外界环境或刺激会导致他们无意中受伤。近日发表在美国《先进材料》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感应器可以监测到来
可穿戴感应系统在中医脉诊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极大推进了移动医疗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现有的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理信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林立伟课题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董瑛课题组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钟俊文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压电驻极体传感系统,可以精确采集人体桡动脉处不同压力下(浮、中、沉)与不同位置处(寸、关、尺)的脉搏波形,用于健
Nature:TRP离子通道三兄弟介导急性热感应
2018年3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弗兰德斯生物技术研究所(VIB)和鲁汶大学(KU Leuven)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感觉神经元中的三种互补的离子通道:TRPM3、TRPV1和TRPA1,它们介导对有害的急性热的检测。具有三种冗余的分子热感应机制为防止烧伤提供一种强大的故障保护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TR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