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热门人选:Jacques F. A. P. Miller

汤森路透预测2011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人选:Jacques F. A. P. Miller 雅克·米勒(Jacques F. A. P. Miller):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名誉教授 60年代初...

2015-03-26

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01-2014年)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科学家John O'Keefe 、May-Britt Moser、Edvard I. Mosel 因发现组成大脑定位系统(GPS)的特殊细胞的研究成果获得此奖项。(详见: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研究简介)201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共享奖项。他们

2015-03-26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霍拉纳逝世

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lfred P. Sloan名誉退休教授戈宾德·霍拉纳(Gobind Khorana)11月9日在麻省康科德市逝世,享年89岁。 霍拉纳1922年生于印度,1948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0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酶研究所共同所长。

2015-03-26

2014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人脑“GPS”定位系统构成细胞

The 2014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with one half  to John O′Keefe and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May‐Britt Moser and Edvard I. Moser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cell

2015-03-26

美法各界盛赞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成就

图表:三位科学家分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华社记者 肖潇 编制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分享,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美国和法国各界知名人士3日纷纷发表声明,盛赞这3位科学家的成就。

2015-03-26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杜尔贝科逝世

雷纳托·杜尔贝科(来源: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据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网站消息,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创立者之一、意大利籍病毒学家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于2月19日在美国拉霍亚市逝世,享年97岁。 杜尔贝科1914年2月22日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卡坦扎罗,1936年获得意大利托里诺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15-03-26

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

2015-03-26

东方讲坛: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解读11月29日开始

东方讲坛: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解读“生命的逆转” 什么是干细胞?什么是重编程?如何理解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月29日 14:00-15:30,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10楼报告厅(中山东二路9号)东方讲坛与您相约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解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秘书长丁小燕研究员主持讲座。主讲人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员。

2015-03-26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Thomas C. Südhof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2015-03-26

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预测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钟情的研究领域是那些?一方面是新发现、新现象和新规律的情况,这属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如发现新病原体、结构、新的分子细节,过去各种细胞内结构如溶酶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血型、疫苗、激素、维生素、抗生素、免疫功能、受体信号传导机制、新病毒、端粒、小RNA干扰现象、嗅觉形成、条件反射等。这些研究往往给人类提供新的概念,认识到新的现象或对某一现象更准确深入的理解。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