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多年生水稻入选,生命科学占比过半
2022年1月,Science 期刊和 Nature 期刊各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4、5】,前者证实了感染EB病毒会使多发性硬化症发病风险增加32倍,这超过了吸烟对肺癌风险的增加。
中国研究人员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北京时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当天,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随同其他载人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空间应用系统。
抗癌又抗衰,这款免疫疗法堪称患者的「生命拯救者」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命存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长。“衰老”作为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不可忽视。从古至今,人们对永生的渴望可以说是只增不减。古有帝王为延寿寻
科学家首次揭示,每天3分钟的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或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降低40%相关
相对于对体力、时间或者场地有要求的各种剧烈运动来说,这种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或体力活动在生活里可以分分钟拿下,在疯狂赶路或者坐不上电梯爬楼的过程中,即可顺手获取可观的潜在健康收益。
Cell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通过与机体“争夺”膳食抗氧化剂维持生命
该研究表明转运蛋白EgtUV是宿主相关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氧化还原调节的一种普遍保守的机制。膳食麦角硫因的种间竞争可能广泛影响了宿主生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炎症反应、神经生物学、心血管健康以及肠道微生
「生命科学」赛道解读会直播预告,11月18日15:30
人类的发展史和与人类自身疾病做斗争的时间轴从来都是相重合的,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探索始终未停止过,生命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人的终极生命长度上限的不断打破。
倾听肺腑之言,肺癌科普视频挑战活动圆满收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明确提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
繁衍的证据永久刻在“生命的骨头”上
生育对女性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涉及方方面面,不管是在生理、心理层面,还是职场发展方面。如今,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极大提升,再加之社会发展为女性的生育自由提供了些许可能
Cytiva与植恩生物聚力共建重庆“生命芯谷”
双方将在生物药生产平台、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转化和人才培训领域探索多种可合作可能,建设满足新兴市场需求的多品类FlexFactory灵活工厂生产线,打造先进、多样且规模化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聚力建设西部。
毕马威举办2022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分论坛 解析“医药企业的海外增长密码”
作为分论坛一大亮点,毕马威中国首次推出“未来独角兽”的概念并介绍了2022年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50的评选活动,致力于通过专业、权威、公平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