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 Biol:寒武纪早期磷足类甲壳动物的躯体构建基本特征
云南大学张喜光课题组利用上海光源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SR-uCT)结合扫描电镜方法对古生物甲壳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少许保存近乎完整的柄眼、触角和一系列腿肢的磷足类化石。该项研究利用特异保存化石,论证寒武纪早期磷足类甲壳动物的躯体构建(body plan)基本特征的原创成果,为探讨早期节肢动物的适应分异与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Nature:味觉感知中缺失的一环
来自九所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跨学科合作,明确了我们感知甜味、苦味和鲜味的路径。他们发现,味觉感受细胞中的蛋白CALHM1(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是感知甜味、苦味和鲜味时必不可少的新型离子通道。ATP经由这一通道离开味觉细胞,并将味觉信息传递到脑部。文章发表在本期的Nature杂志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糖脂可使植物在缺磷环境下维持生长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元素,缺磷会导致植物矮小,果实不饱满。日本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一种糖脂可使它们在缺磷的环境下维持生长,并确定了指导合成这种糖脂的基因。这将帮助科学家培育耐缺磷环境的农作物。
AAC:鉴别出一种新型的细菌耐药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类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来自锡耶纳大学等处研究者的研究揭示了其在意大利分离出的绿脓杆菌菌株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细菌获得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类,名为FIM-1,相关研究成果“FIM-1, a new acquired metallo-β-lactamase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 from Ita
AAC:揭示细菌β内酰胺酶抵御抗生素杀菌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揭示了绿脓杆菌中,高水平的β-内酰胺酶可以高效改变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Emer Micro & Infect:药物吡嗪酰胺靶向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治疗肺结核(TB)最重要的药物攻击结核分枝杆菌来缩短疗程的分子机理,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
Ang Chem Int Ed:张长生等揭示斑鸠霉素还原成环的多环生物合成机制
近日,获悉,抗肿瘤天然产物斑鸠霉素还原成环的多环生物合成机制首次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张长生研究团队揭示,成果刊载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53: 4840-4844,并获得了Faculty of 1000推荐。
四环医药公布二零一一年全年业绩
连续十一年快速增长 已有产品及新收购产品表现强劲 香港2011年3月1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号:0460,“四环医药”或“本公司”),中国处方药市场最大的心脑血管制药公司,今天欣然宣布其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全年业绩。尽管年内的经营环境充满挑战,四环医药继续取得骄人业绩。
Cancer:研究发现包皮环切或可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近日,国际期刊《癌症》(Cancer)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纳入3,399名男性的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交前已行包皮环切术的男性与未行或首次性交后行包皮环切术者相比,前列腺癌风险降低15%,也提示性传播感染(STI)和炎症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天一药业获药监局批准生产环吡酮胺阴道栓剂
(i美股讯)7月23日周五,天一药业——中国一家领先的全面综合性制药公司今天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环吡酮胺阴道栓剂(此药文号H20103320)。环吡酮胺阴道栓是由天一药业R&D部根据进口同类药品注册标准研发的。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环吡酮胺是一种治疗阴道真菌感染和真菌阴道炎症合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