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平教授发现激活PD-1H有望治疗狼疮
2019年12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免疫系统具有一系列调节因子,旨在防止它攻击宿主自身的组织,然而,当免疫系统中错综复杂的制衡受到破坏时,自身免疫性疾病就会产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肤盘状红斑狼疮(D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们的特征是对自身蛋白产生不适当的免疫反应,但是决定疾病发病机理和进展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在过去的十
近60年缺乏新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创新疗法带来希望
不少人在生物课本上见过“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的不止脸上的疮,主要症状有疲劳、关节炎、肌肉痛、皮疹、脱发、发热等,严重时会出现心、肺、肾等脏器损伤并危及生命。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了全世界约500万人,亚裔人群是最常见的发病群体之一,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30例。目前,这种疾病无法“药到病除”,只能通过
GSK公司静脉输注疗法Benlysta达3期终点 治疗狼疮性肾炎
今日,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宣布,其静脉输注疗法Benlysta(belimumab)在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3期试验BLISS-LN中,达到试验的主要和所有次要终点。葛兰素史克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递交该适应症的监管申请。Benlysta是目前唯一一款获批治疗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品。LN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葛兰素史克宣布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取得整体阳性结果
12月18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在针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规模最大的III期对照临床试验中,静脉注射用贝利尤单抗(商品名:倍力腾®) 取得了整体阳性结果。该疾病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引起的炎症,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这项研究(BLISS-LN)旨在评估贝利尤单抗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共入组44
狼疮性肾炎新药!葛兰素史克Benlysta(贝利尤单抗)III期临床获得成功,中国今年7月获批!
2019年12月19日/生物谷BIOON/--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公布狼疮药物Benlysta(中文商品名:倍力腾,通用名:belimumab,贝利尤单抗)静脉(IV)制剂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最大规模对照III期BLISS-LN研究的阳性结果。LN是一种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肾脏炎症,可导致终末期肾病。该研究是一项为期2年(
狼疮性肾炎创新疗法voclosporin达3期临床终点
近日,Aurinia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该公司开发的voclosporin,与霉酚酸酯(MM)和低剂量类固醇联用,在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所有主要终点和关键性次要终点。与标准疗法相比,显着提高患者的肾脏缓解(renal response)。狼疮性肾炎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导致的肾脏炎症,是SLE疾
开创先河: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罗氏骁悉®狼疮性肾炎新适应症在华上市
2019年11月29日,罗氏旗下口服药物骁悉®获批新适应症狼疮性肾炎正式在华上市,骁悉®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吗替麦考酚酯。同时,罗氏宣布将支持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启动开展“蝶友悉望-白求恩·狼疮性肾炎患者卵巢关爱项目 ”,为全国3000名狼疮性肾炎女性患者提供免费卵巢功能检测,为她们的卵巢健康保驾护航。80%以上狼疮性肾炎患者为女性,传统治疗损伤生育功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如何减激素?专家:两大建议要牢记
激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激素作为常规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对迅速控制病情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使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如发胖、脱发、痤疮、骨质疏松、感染等,让多数处于美好年华的女性患者对它避之不及。“SLE如何减激素?”成为每个SLE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具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林智明
首个狼疮性肾炎药物!罗氏Gazyva(奥比妥珠单抗)治疗增生性狼疮性肾炎II期临床获得成功!
2019年11月13日/生物谷BIOON/--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近日公布Gazyva(obinutuzumab,奥比妥珠单抗)治疗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成人患者II期NOBILITY(NCT05250652)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Gazyva+标准护理具有显著疗效。基于该研究的数据,美国FDA在今年9月授予了Gazyva治疗狼疮性肾炎成人患者的突破性药物资格
国产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上市申请获CDE受理
11月13日,CDE官网显示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新药注射用泰它西普上市申请获得CDE正式承办受理。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从发病机制上看,主流观点是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患者体内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然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