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象色谱仪测定工作场所的空气有毒物质
摘要: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杂环化合物[包括吡啶、呋喃和四氢呋喃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的。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杂环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杂环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高粱籽粒中多酚类物质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高粱籽粒中阿魏酸、原儿茶醛和花青素的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酮、缩合单宁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NIR光谱与HPLC法和比色法分析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预测高粱籽粒中主要酚类物质的含量。 1引言 酚类化合物是高粱籽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主要有酚酸、类黄酮及缩合单宁(原花青素)[1]。
山东乐陵10万吨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工
3月16日,胜利油田长安集团投资10亿元的乐陵10万吨生物质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 该项目年底前建成,引进德国生物气生产技术和清华大学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主要生产生物乙醇、生物气、有机肥料、二氧化碳等产品。该集团规划打造全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能源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1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5亿元。
“百座亿方”生物质燃气科技工程实施方案研讨会
为推动和落实“百座亿方”生物质燃气科技工程的实施,科技部社会发展司资源环境处,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环境处,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市环卫控股集团、辽宁能源所等单位的专家和过程工程所相关研究人员,于3月29日在过程工程所召开了“百座亿方”生物质燃气科技工程实施方案研讨会。
迪森股份签署生物质燃气节能减排项目框架协议
迪森股份4月24日晚公告称,公司23日与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有限公司签署《生物质燃气节能减排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拟将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打造成可再生、低能耗、高产值的低碳环保型循环经济工业园。 合作模式方面,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出资占股80%。
倡导发展生物质新能源,龙力生物参加中丹生物质能源研讨会
4月22日,由丹麦创新中心与丹麦投资局举办的中丹生物质能源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加强中国和丹麦在生物质能领域中的科研合作,并且为双方在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中的潜在机会搭建沟通的平台。为了解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便于企业能源发展战略定位,龙力生物董事长程少博与研发中心总监肖林参加了此次会议。
:将致命毒性物质运送到恶性细胞
来自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癌症治疗新策略,他们认为可利用某些高水平表达于许多癌细胞表面的分子将致命毒性物质运送到恶性细胞中。这一研究在线发表在12月2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Plant Journal:一基因可调控花粉遗传物质分布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plication factor C1 (RFC1) is required for double-strandbreak repair during meiot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Arabidopsis”的文章...
Cancer Metast Rev:营养物质与癌症扩散之间有关联
2012年8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新一项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研究证实超过40个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可以开启减缓癌细胞扩散的基因。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Gary Meadows等人表示:癌细胞的扩散是最常见的疾病致命,饮食、营养成分和植物来源的化学品的出现开辟了许多攻击癌症的途径,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神奇的抗癌“武器”来抗击癌症。
能源危机下生物质能将成最佳替代资源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由于其多种天然优势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发展前景最明朗的能源。 按照能源当量计算,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位列第四,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能够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资源和最佳替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