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植物的胚珠是种子的前身,不仅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传播下一代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中主要收获器官,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为花中第四轮器官,胚珠的器官形成和决定机制一直是科学家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2023-10-07

迄今跨物种移植器官存活最久案例诞生,基因编辑猪肾移植猴存活超两年

另一方面,由于排斥机制的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也需要优化。研究者提出,靶向CD40-CD40L途径的药物已经成为异种移植研究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这些药物还未能获得FDA批准。

2023-10-15

研究报道酚酸类化感物质通过促进相变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物种间竞争的新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系列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植物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

2023-09-26

南京农业大学团队发现,亚精胺能够增强线粒体自噬,恢复衰老卵母细胞质量和数量

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卵母细胞对亚精胺的浓度比较敏感,较高的剂量反而会给卵子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亚精胺具体如何补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3-10-18

研究揭示微生物种间RNAi并构建新型作物病害防控技术体系

为了检验MIGS技术能否应用于作物病害防控,该研究分别构建了靶向大丽轮枝菌(Th-Pmt2i)和尖孢镰刀菌(Th-Pmt2iFo)特异基因的工程菌。

2023-09-08

研究揭示薰衣草近缘物种分化及精油品质差异的分子机制

享有“香草皇后”美誉的薰衣草,为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亚灌木,花朵芬芳,从中提炼的精油富含多种单萜、倍半萜等挥发性活性成分,具备杀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多倍

2023-08-09

牡丹花器官数量变异遗传调控网络方面取得进展

花器官作为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系统,是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关键。在人类对植物驯化栽培和育种过程中,花器官数量决定其产量、品质及育种成败。

2023-07-25

Science:新研究挑战现有的预测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共存的工具

微生物群落被生物技术供应商广泛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和新食品等过程,或帮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要设计出成功的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需要预测微生物是否能共同生活和工作。一种流行的预测规则认为,如果一对微生物能够共

2023-07-25

Science:揭示心脏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直接原因---颈上神经节的轴突数量大幅减少

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有睡眠问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指出心脏病会影响松果腺体(pineal gland)中睡眠激素---褪黑素(melatonin)---的

2023-07-31

海龙科物种适应性演化与保护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解析了叶海龙(leafy seadragon)拟态特征形成的进化和遗传学基础,基于基因编辑技术阐明了其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