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肥胖会加重COVID19患者肺脏血液凝结的形成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COVID-19感染后症状的恶化,并可能导致致命的肺部血凝块的形成。研究人员说,患有COVID-19的肥胖患者患上肺栓塞的风险可能接近三倍之高。

2020-05-21

“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拉丁文名为Arabidopsis thaliala (L.) Heynh。拟南芥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

2020-05-16

elife:研究揭示不同类型血栓形成的原因

根据最近在《eLif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一种新开发的工具能够根据导致血液凝块的原因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血液凝块。

2020-05-13

Nature:揭示无膜细胞器形成的成分依赖性机制

2020年5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器是细胞中类似器官的区室,与许多细胞功能有关。有一大类细胞器在形成时是不含有膜的,而且越来越多地被称为凝结物(condensate),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是通过液体凝结形成的,就像草上的露珠一样。但由于这些细胞器没有膜,科学家们仍然不了解控制哪些分子能进入凝结物而哪些分子被排除在外的规则。液体凝结模型的

2020-05-15

研究发现小鼠肝脏敲除SRSF2引起肝癌形成的机制

 5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冯英课题组的研究论文“Loss of SRSF2 triggers hepatic progenitor cell activation and tumor development in mice”。该研究发现小鼠肝脏特异性敲除SRSF2(

2020-05-09

病毒如何变异和跨越物种?为什么“溢出效应”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0年4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病毒不过是寄生的RNA或DNA片段。尽管如此,它们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惊人的丰富。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种病毒,但可能有数万亿种。过去的病毒流行影响了所有生命的进化。事实上,大约8%的人类基因组是由逆转录病毒基因片段组成的。这些基因"化石"是病毒流行中幸存下来的祖先的遗留物。COVID-19提醒我们,病毒不仅对人类,

2020-04-14

Nat Microbiol:1月份冠状病毒就开始形成社区传播

2020年4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社区传播是今年早些时候该病毒在武汉传播的原因。来自武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对武汉有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喉拭子的重新分析发现,一些人呈COVID-19阳性,这表明病毒在2020年1月初在武汉出现了社区传播。COVID-19大流行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研究人员

2020-04-17

研究发现器官大小调控因子DA1参与侧枝形成的新机制

 植物地上部分侧生器官的数目、位置以及分布方式等对于植物的株型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已经报道了一些影响植物侧枝形成的调控因子,但侧枝形成的具体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侧枝数目和器官大小总是协同调控的,其作用机理尚待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发现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途径参与调节侧枝形成的新机制。李云海研究组的前期研究表明

2020-04-13

武汉疾控中心重查流感拭子:武汉在1月初已形成新冠社区传播

 4月8日,“封城”76天的湖北武汉正式“解封”,疫情似乎已逐渐平息。然而,这场疫情的开始仍然扑朔迷离。最新的一项回顾性调查研究为还原这场疫情的流行轨迹新增了一些关键信息。当地时间4月7日,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疾控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兽医诊断实验室研究团队合

2020-04-10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生态领域的重大需求之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恢复物种。传统研究中依靠人工经验和长时间的试种来完成此项工作,花费时间长,成功率低。基于具有相同恢复功能的物种在植物功能性状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植被恢复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