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C Evol Biol:鼩鼹科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现生鼩鼹(shrew-like moles)栖息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系及周边地区,是鼹科中最原始的一支。由于形态上的保守性和野外采样的难度,有关该类群生物系统学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另外,现生鼩鼹的分布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中新世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的地质运动造就了这一区域复杂的地理景观,极大塑造了特有类群的遗传格局。然而,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生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2013-11-06

Asia-Pac J Clin Onco:研究揭示澳大利亚的癌症现状

12月8日,国际著名杂志《亚太临床肿瘤学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刊登了一篇最新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Cancer in Australia: Actu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data from 1982 to 2007 and projections to 2010”。

2012-11-18

PNAS:饶子和等克里米刚果出血热病毒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研究组的研究成果“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nucleoprotein reveals an endonuclease activity in the Bunyaviruses,”,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了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的三维结构...

2012-11-18

干细胞澳大利亚团队成立 新干细胞研究计划启动

11月10日,澳大利亚干细胞研究的专业团队——干细胞澳大利亚(Stem Cells Australia)正式成立,执行由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提出的“干细胞科学特别研究计划(Special Research Initiative in Stem Cell Science)”。

2011-12-01

New Phytol:研究揭示水稻吸收硒酸盐分子机制

利用遗传改良提高水稻根系吸收硒能力,进而提高大米硒含量是一条理想的途径。

2013-11-13

以淋巴结为目标的“单元”疫苗

基于纯化的肽、蛋白或多糖的疫苗,再加上设计用来促进免疫反应的分子辅药,比替代品在制造上可能更安全、更容易。

2014-04-11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治疗黑色素瘤新方法

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认为可以通过切断其食物来源治疗黑色素瘤——通过饿死癌细胞以控制黑色素瘤。

2014-03-25

J Virol:张奇等发现可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首株无尾噬藻体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提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Cyanophage with a Cyanobacterial Nonbleaching Protein A Gene in the Genome。”,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首株无尾噬藻体的全基因组结构及其具有的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012-11-18

为中国崛起 立德立功立言——访中国科学院新院士金

金亚秋教授,1985年2月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任复旦大学教授。他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承担了国家与部市委40多项重大重点等科研项目,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十多项国家与部级科技奖励。

2012-02-02

复旦大学金秋教授、葛均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9日揭晓,5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校信息学院金亚秋教授、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分别当选信息技术科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