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赵海艳/邓增钦团队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正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的免疫逃逸蛋白M2通过形成多聚体增强其和T细胞协同激活因子hB7.1/2的结合力(avidity),有效地阻断CD28与hB7.1/2互作,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的病毒
Cancer Cell:利用人工智能对脑转移瘤分类,揭示其对神经环路的影响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卡哈尔研究所神经回路实验室主任 Liset Menéndez de la Prida 表示,通过机器学习,能够整合所有的数据来创建一个模型,通过观察大脑的电活动,
Cell:研究发现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在雪貂间通过空气传播机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刘金华团队合作,揭示了人源性H3N8禽流感病毒已获得在雪貂间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
PNAS:王本/张进团队构建基因编辑的iPSC来源的CAR-巨噬细胞,实现更好的实体瘤免疫治疗
综合来看,该研究发现了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中的抑制作用,有针对性地清除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显著增强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Nat Med:识别出多发性骨髓瘤逃脱靶向性免疫疗法攻击的特殊分子机制
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一些多发性骨髓瘤会对最开始有效的T细胞疗法产生耐药性。
研究揭示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3负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团队利用多组学技术,筛选到一系列调控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包括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3)。初始研究发现,PRMT3的表达受病毒感染的调控,而PRMT3负调控
郑春福教授评论:预后评分模型预测艾滋病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仍然是 HIV 感染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即使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其发病率也有所增加,而艾滋病相关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AR-DLBCL)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Cell Death and Disease:NEDD8激活酶抑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抗骨髓瘤活性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血液病,在高收入国家发病率较高[1]。几十年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标准护理一直是化疗与类固醇的结合,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顾臻团队开发溶瘤病毒靶向新策略,全身给药,抑制肿瘤转移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病毒隐藏的肿瘤靶向策略,使溶瘤病毒通过全身给药递送到肺转移肿瘤中。溶瘤病毒可以主动感染、内化、隐身于肿瘤细胞内,然后对肿瘤细胞进行液氮冲击处理,消除其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