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激活大脑奖赏效应
护理与健康专业学院助理教授Girija Kaimal使用fNIRS(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了参与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大脑相关区域的血液流量。“这表明,独立于最终结果,艺术活动可能有内在的乐趣,有时候,我们倾向于对我们所做的事情非常挑剔,因为我们已经对什么是好的或坏的艺术进行了内在的、社会的判断,因此,谁是熟练的,谁不是。“Kaimal的研究发表在心理治疗艺术。“我们可能
线粒体自噬Warburg效应介导apelin促血管平滑肌增值——生物谷专访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包括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为此在即将召开“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之际,生物谷专访了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生物谷:陈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此次接受生物谷的邀请来参加“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并在会前接受专访。我们
低剂量大麻能够缓解压力,高剂量则有相反效应
2017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大麻爱好者称食用大麻会使他们释放压力并得到放松,但此前这方面的科学证据却十分有限。如今,来自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低剂量的"四氢大麻醇"即THC,能够起到降低压力的作用,但存在高度的剂量依赖性:极低剂量的药物会缓解公开演讲时的激动情绪,但稍高剂量的药物则会让人处于"嗨"的状态,即事实上会增加焦虑的情绪。大麻是严格管控的药物,因此对
合肥研究院细胞质辐射诱导的旁效应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辐射生物医学研究室在细胞质辐射诱导的旁效应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 Akt/mTOR mediated induction of bystander effect signaling in a nucleus independent manner in irradiated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epithelia
基因编辑会议召开在即----指点如何避免脱靶效应
生物谷主办的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将于2017年6月9-10日于上海召开。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基因编辑对于疾病的精准治疗。 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对于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研究领域所带来的突破, 我们毋庸置疑。 但是未来如果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治疗, 我们必须考虑这一技术的安全性问题。5月30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给备受关注的“魔剪”CRISPR“泼了盆冷水”。借助全
科学家告诉你如何有效应对流感来袭!
流感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过数千年了,流感病毒会定期造成疾病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期间,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惹祸的是细菌,直到1931年美国内科医生Richard Shope鉴别出了流感病毒,当年的流感大爆发总算找到了元凶。每年研究人员会根据流感病毒所发生的突变和改变来设计新型的流感疫苗,然而感染人类的所有流感病毒都是非常相似的,在人间非常容易传播的大流行病毒一直非常占优势,因为人类对其并没有抵
Nature Methods:两种新型 CRISPR 脱靶效应的分析方法
昨日,在 Nature Methods 同时刊登的两篇研究中,发表了两种分析 CRISPR/Cas- 9 基因组编辑脱靶效应的新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可以鉴定细胞类型特异性 SNP 相关的脱靶突变,另一种则可以检测潜在脱靶切割位点。第一项研究中,来自麻省综合医院(MGH)和哈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通过测序体外检测切割效应的方法,称作 CIRCLE-seq,该方法是一种高度灵敏的体外筛查法,比现有识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研究揭示细胞清除病原体新策略和效应分子
近日,美国传染病学会会刊《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以Host pore-forming protein complex neutralizes the acidification of endocytic organelles to counterac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合肥研究院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 Francis Lin 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
New Phytologist:发现大丽轮枝菌核定位效应分子跨界调节植物免疫抗性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具有广泛寄主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的黄萎病害,每年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一样,该真菌依赖于其分泌的效应分子(effector,或效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