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首个PD-1抑制剂头对头研究结果公布,深度挖掘NSCLC领域治疗潜力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目前已有数款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斩获该项适应证,但既往没有针对PD-1抑制剂疗效及安全性的头对头研究。

2022-06-14

Nature:新研究揭示DNA突变对终生血细胞产生的影响

随年龄变化的克隆行为反映了不同类型血癌出现的频率,并揭示了与快速克隆生长相关的突变更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

2022-06-08

科研人员提出USP7降解剂作为p53突变型癌症的潜在治疗策略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属于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但在超过一半的人类癌症中均出现p53的突变。突变型p53丧失了自身的抑癌功能,并影响野生型p53蛋白、抑制其功能,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成。

2022-06-17

领康管线布局深度契合《“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方向

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下称《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2022-05-27

新晋诺奖得主最新研究:这种黑人常见的基因突变能让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IEZO 家族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自身触觉、痛觉、本体觉等多种机械力感知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蛋白质家族有两个成员,一个是 PIEZO2;另一个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 PIEZO1 。

2022-06-13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雪瑞课题组开发深度学习工具DeepLinc,使用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数据构建细胞互作网络

DeepLinc针对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数据,提出新的方法理论,通过新型深度学习模型的创新应用,挖掘细胞分子特征谱图与复杂生理与病理组织之间的多层级复杂关联,充分释放单细胞空间组学分析的优势与潜力。

2022-06-13

Blood:王侃侃团队揭示非编码区突变促进白血病发生的新机制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位于蛋白编码区的驱动突变和染色体易位得以鉴定,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022-06-09

首个靶向IDH1突变的精准治疗药物研究数据再登ASCO,显示全方位治疗获益,它到底有多牛?

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的治疗新药,是抗癌路上每个参与者都希望看到的。相信未来随着分子诊断不断普及、临床研究逐步推进,艾伏尼布还会惠及更多IDH1突变的癌症患者,让治疗获益更加全面和深远。

2022-06-17

诺华Tafinlar+Mekinist治疗BRAF V600突变患者:显示前所未有的高疗效!

LGG是最常见的儿童脑癌,15-20%的pLGG存在BRAF V600突变。Tafinlar+Mekinist已被美国FDA授予治疗BRAF V600E突变LGG的突破性疗法认定(BTD)。

2022-06-10

Nature:颠覆半个世纪的观点,张建之团队发现即使不改变蛋白质序列的同义突变也通常有害

在自然界这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非同义突变更可能在某一些环境中达到低于近中性区的适应度,从而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研究团队用计算机模拟并用四个不同环境中测得的突变体的适应度数据证实了上述可能。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