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团队首次证实,瘤内真菌可通过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肺癌进展
研究人员在92名肺腺癌患者队列中证实,聚多曲霉的富集与MDSCs、调节性T细胞和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呈正相关,且聚多曲霉的富集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合源生物宣布首个中国原研CD19 CAR-T产品源瑞达®(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为复发难治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选择
纳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上市,将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的便捷性上给成人r/r B-ALL患者带来突破性的临床治疗选择。
Cell Rep: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或与细胞中核孔复合体的改变有关
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核孔复合体的功能和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他们阐明了名为p53的肿瘤抑制蛋白的失活。
JCB:识别出能促进黑色素瘤生长的新型细胞内信号机制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表皮角质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之间的新型细胞间串扰(crosstalk),其或能促进癌症生长和转移。
Nat Commun:靶向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CAF细胞有望让CAR-T细胞更有效地治疗实体瘤
虽然免疫疗法在治疗血癌方面大有可为,但大多数旨在治疗胰腺癌或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都以失败告终。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实体瘤的治疗抵抗性是由肿瘤微环境---实体瘤周围的细胞和基质---造成的,但是
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益生菌引导CAR-T细胞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实体瘤的通用平台
几年来,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靶向血细胞表面上的特定抗原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但事实证明,利用CAR-T细胞靶向实体瘤(如乳腺癌和结肠癌)是特别困难的。
研究揭示脑脊液IL-10与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关系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张美芬教授团队在《美国眼科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中科院1区)上发表题为“Cerebrosp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靶向nfP2X7的CAR-T细胞有可能成为治疗人类实体瘤的广谱癌症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使癌症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他们的肿瘤,代表了癌症治疗的范式转变。这一转变是朝着个性化治疗的方向发展,这种治疗不需要广泛的治疗,如化疗就能达到临床终点。
PNAS:王本/张进团队构建基因编辑的iPSC来源的CAR-巨噬细胞,实现更好的实体瘤免疫治疗
综合来看,该研究发现了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和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中的抑制作用,有针对性地清除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显著增强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