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新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梁思佳副教授、周家国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区景松教授团队合作在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血管研究权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该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NFATc3(活化T细胞核因子c3)通过上调miRNA-204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理,发现胞浆miRNA-204-5
MOL CANCER:揭秘MF(蕈样真菌病)疾病进展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近段时间,Katharina Rindler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MF(蕈样真菌病)相关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MF患者长期存在的斑块,并将其与同一患者近期出现的斑块或肿瘤进行比较,以克服个体间的差异,以了解在MF疾病转变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
JCI:揭示供者干细胞样间质细胞在受者肺部免疫排斥中的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肺部移植后形成慢性排斥反应的疤痕形成(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
“人工淀粉”火爆全网 合成生物学开启 “造物”时代
近期,“人工淀粉”的新闻火爆全网。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经过6年技术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喝西北风”从一句笑谈变成了现实,这一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人工合成淀粉火爆全网的背后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强力支持,可以称得上是合成生物学巨大的进步,也
Cardiovasc Res: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的主要杀手,无法解决的炎症是主要嫌疑人
炎症消退(或炎症消退)是一个积极的、高度协调的过程。炎症分解是由多种内源性因素控制的,专门的促分解介质(SPMs)就是一类具有强大生物学功能的分子。非消退性炎症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同一样食物,吃前吃后,判若两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饥肠辘辘的时候,闻到什么食物都觉得“香”,哪怕是刚出锅的一盘普普通通的醋溜土豆丝,闻起来也如同“人间美味”。然而,在一碗米饭加一盘醋溜土豆丝喂饱了你之后,再给你来一盘同样的菜,“人间美味”闻起来似乎就不那么美好了。事实证明,嗅觉的确是很善变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部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然而,还不清楚诸
PLoS Biol:肝脏中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可导致大脑神经变性,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潜在因素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John Mamo及其同事们发现肝脏制造的β淀粉样蛋白可导致大脑的神经变性。由于这种蛋白质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产生的关键促进因素,肝脏可能在这种疾病的发病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PNAS:揭示大脑胆固醇调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产生机制
2021年8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弗吉尼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成像方法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Aβ)在大脑中的产生是如何受到胆固醇的严格调控的。这些发现推进了对阿尔茨海默病如何产生的理解,并强调了大脑中长期以来未被重视的胆固醇的作用,此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