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正式揭牌

海洋经济要发展,人才不可或缺。 11月11日下午,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揭牌仪式在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副局长王宏,办公厅主任、司长李海清,司长王殿昌,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市人大副主任施孝国,副市长成岳冲,宁波大学党委书记程刚,校长聂秋华等出席仪式。 仪式上,刘赐贵局长,王宏副局长,刘奇市长,成岳冲副市长,程刚书记,聂秋华校长共同开启揭牌按钮。

2012-11-19

PLoS ONE: 新海洋病毒可编码功能性miRNA

石斑鱼虹彩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闫阳博士等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能够编码功能性miRNA。

2012-11-18

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中国海洋大学揭牌

10月27日,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该实验室于2008年由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筹建,主要面向我国海洋工程与技术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是服务于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山东,面向国家,胜任高水平科研任务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海洋工程与技术综合性开放实验平台。

2012-11-19

我国发现1.2亿年前怀孕蜥蜴化石

科学家在中国东北部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怀孕蜥蜴的化石,距今至少1.2亿年。这块怀孕蜥蜴化石的发现证明,白垩纪早期的一些蜥蜴和蛇类也通过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而不是产卵,远远早于此前的预计。 裂开的石灰岩,暴露出小矢部龙化石 蜥蜴胚胎的形状在母亲的骨骼中间依稀可见 鬣蜥胚胎,所处发育阶段与化石中发现的小矢部龙胚胎类似 这位长腿蜥蜴妈妈在分娩前几天就死亡,而后被埋入泥浆中变成化石。

2012-11-18

Microbiol:肖天等发现一种新海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

近日,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员课题组与法国科学院吴龙飞教授课题组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展了海洋趋磁微生物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研究人员在我国黄海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一种新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菠萝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2012-11-18

韩国化石上发现迄今最大恐龙齿痕

韩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一组化石,显现迄今所知最大的恐龙牙齿咬痕,由食肉龙留在一只食草龙的尾椎上。 化石显现的最大齿痕长17厘米、宽2厘米、深1.5厘米。 德新社8月1日援引韩国釜庆大学环境科学院教授白寅成(音译)所做解释报道:单纯依据化石上的“齿痕非常难以确认(食肉龙所属)种类”。不过,齿痕能帮助推断食肉龙的捕食习性。

2012-11-18

PNAS:东亚最早古人类暴力行为的化石证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与南非及美国学者合作对距今13万年的广东马坝人头骨化石表面痕迹进行研究发现,造成损伤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之间的暴力行为。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东亚地区最早的人类之间暴力行为以及受伤后长时间存活的化石证据,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据介绍,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山的人类头骨化石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

2012-11-18

Geology:新发现七亿年前纤毛虫化石

任何学过高中生物的人都应该听说过纤毛虫。它是一种纤毛纲动物,也是被研究的最彻底的动物种类之一。世界上已知有超过7000种不同的纤毛虫,这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微生物:单细胞和纤毛的组合体。在希腊语中,“纤毛”这个词意思是“眼睫毛”,纤毛虫利用这细毛在水里游泳并捕捉猎物。 现在的海洋中纤毛虫到处都是。

2012-11-18

Science:"活化石"揭示光合作用起源

最近,灰胞藻门藻类(Cyanophora paradoxa)完整基因组已被美国罗格斯大学Debashish Bhattacharya博士带领的一个国际协会阐明。佛雷堡大学Stefan Rensing博士和生物学教职工Aikaterini Symeonidi通过进行编码转录因子分类和种系发生的分析致力于基因组分析以及检查和清除基因组污染。 研究结果发表在当前期Science上。

2012-11-18

土卫二冰层下发现海洋

美国宇航局最新消息公布,“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在“土卫二”的冰层之下探测到了隐藏的大型海洋,面积相当于苏必利尔湖。

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