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转基因水稻,只是多了一种新选择

从转基因水稻试吃说开来 "我愿意吃抗虫抗病的转基因食品。我吃了没问题,但这还不行。我这样的老人现在没有问题,但下一代就没问题吗?" 3月5日,《新京报》引用了袁隆平院士这段一段话。据悉,前一日袁隆平院士表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2014-04-11

Nat Commun:真菌基因组揭示了水稻感染的遗传基础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使水稻患假黑粉病(稻曲病)的一种真菌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项研究识别出了在这种真菌的致病潜力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的基因,让我们对有可能作为疾病控制目标的感染机制有所认识。

2014-05-20

Plant Physiol:储成才等激素调控水稻冠根发育研究获进展

细胞分裂素是植物中五大激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5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许多高产水稻品种中一个编码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脱氢酶基因OsCKX2的突变,造成细胞分裂素在花序分生组织中的特异性累积,导致大穗的表型,最终导致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2014-05-19

PLoS Genetics :水稻G蛋白介导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新机制

虽然异三聚体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保守的一类重要信号转导分子,但是它们在植物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阐明。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蛋白α亚基RGA1(D1)参与了油菜素内酯(BR)介导的信号响应途径,但是究竟D1如何介导BR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2013-03-18

遗传发育所等在表观遗传调控水稻转座子活性方面获进展

转座元件是指在基因组中能够移动或复制并重新整合到基因组新位点的DNA片段,它们对动植物基因组的组成、进化和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而在宿主基因组中,如果失去对转座元件的有效抑制,这些元件将对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的稳定性构成影响。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座元件,迄今为止,对于水稻宿主基因组如何调节这些转座元件还知之甚少。

2013-01-21

Nature Communications:水稻产量研究获进展

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sMADS57 and OsTB1 modulates rice tillering via DWARF14”的文章,证实通过水稻MADS57与TB1之间相互作用,结合miR444a负调控,靶向D14 (Dwarf14),可控制水稻分蘖,这对于水稻产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3-03-14

PNAS:杂交水稻新技术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烈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利用一种光照控制的雄性不育系:水稻花粉碳饥饿突变体(Carbon Starved Anther,CSA)的突变,可生成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光敏核雄性不育系。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上海交通大学*张大兵教授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梁婉琪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2012-12-26

PBJ:提高水稻氮利用效率

氮素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的生命活动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目标和要求。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营养生理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方中明在张明永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在水稻中超表达OsPTR9基因可促进水稻对铵态氮的吸收,同时在低施氮肥的条件下可促进水稻增产。

2012-12-25

Nat Commun:郭思义等发现四个基因组成嵌合阻抑网络控制水稻产量性状

分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基因遗传控制,这些基因相互协同或拮抗,而对其调控的分子网络知之甚少。 MADS转录因子家族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业已证明其主要参与植物花器官发育。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组发现了水稻MADS家族成员MADS57控制营养器官侧芽分化和分蘖形成的新功能。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转录因子MADS57直接结合并阻抑独脚金内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受体基因D14的转录。

2013-03-09

Nat Genetics:傅向东等水稻高产优质关键基因研究获进展

2012年6月24日,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张桂权教授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水稻增产关键功能基因合作研究的最新进展。此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的基因,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

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