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克隆出首个水稻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根据引发显性不育的基因所处位置可以分为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位于细胞质内(大多位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不育基因和位于细胞核内的恢复基因共同调控;细

2023-10-05

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斌院士团队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ice hybrid geno

2023-09-08

研究揭示低磷激活独脚金内酯途径调控水稻株型和养分吸收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系统解析了低磷激活独脚金内酯途径进而调控水稻株型和氮磷吸收的机制,为改良水稻在低磷环境中的株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这一成果有

2023-10-10

研究揭示水稻DELLA蛋白抑制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本研究系统解析了DELLA抑制基因表达以及赤霉素快速激活基因转录的染色质修饰基础,揭示了水稻赤霉素信号传递中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2023-09-26

水稻抗草铵膦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吴跃进课题组在水稻抗草铵膦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利用重离子辐照获得对草铵膦具有耐受性的水稻突变种质,克隆草铵膦抗性新基因,并对其基因功能进行了深

2023-09-18

水稻高产高光效种质创新和分子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绍清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Gain-of-function allele of HPY1 coordin

2023-09-28

研究证实水稻是多次起源的产物

该研究重测序了422份广布于野生稻分布区的代表性样本,为水稻遗传改良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鉴定出一批水稻和野生稻种质资源库中鉴定错误和遗传混杂的样品。

2023-08-28

研究揭示白叶枯病菌新型主效TALE蛋白”一箭双雕”激活水稻抗感病性的机制

上述结果表明,Tal6b/AvrXa27A是一种新型的主效TALE,具有无毒性(avirulence)和毒性(virulence)双重功能,能同时靶向抗病基因Xa27和感病基因OsSWEET11a。

2023-10-07

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提出猪基因组选配新方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猪基因组选配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提出了新的基因组选配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Journal of Animal

2023-08-2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成功研发高效双碱基编辑器并在水稻中实现基因定向进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编辑范围更广的胞嘧啶和腺嘌呤双碱基编辑融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水稻内源的OsEPSPS基因编码区进行近饱和突变,获得了高抗草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