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D-型氨基酸氧化酶疼痛机制获进展
日前,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课题组获悉:该课题组在发现和验证脊髓D-型氨基酸氧化酶(DAAO)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型潜在性靶点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福尔马林慢性疼痛主要是由脊髓自由基过氧化氢介导,DAAO抑制剂镇痛作用机制在于其抑制脊髓过氧化氢的生成。
Blood:氧与一氧化氮水平低协同恶化镰状细胞病
近日,研究人员报告证实:氧和强大的血管扩张器一氧化氮水平低对镰状细胞病患者有一个不幸的协同恶化作用。镰状细胞病常见的特征是红细胞粘附于血管内膜显著增加。好消息是,恢复一氧化氮正常水平可以大大减少红血细胞黏附,Tohru Ikuta博士说:该研究还指出一个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自粘附分子P-选择素,研究发现P-选择素在增加红血细胞的粘附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AMB:吴中柳等新型烯醇还原酶的酶学表征研究获进展
烯烃不对称还原是制备有机合成砌块和医药中间体——手性烷烃化合物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该领域中,生物催化剂因其优秀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及广泛的底物谱而越来越受到化学家们的青睐。但目前烯醇还原酶的发掘和利用工作还远远不够。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酶,同时发展异源表达的重组烯醇还原酶在不对称还原中的应用,大力扩展烯烃不对称还原的工具酶库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JACS:研究者发现维生素C可调控甲基化DNA氧化的新功能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维生素C(Vc)与DNA甲基化调控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Vc可显著增强DNA羟化酶Tet(ten eleven translocation)氧化5-甲基胞嘧啶的活性,进而促进DNA去甲基化作用。其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
PNAS:一氧化氮合成酶能保护贫血引起的损伤
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酶有新的作用,它有可能会保护因为贫血引起的损伤和死亡。 该医院李嘉诚知识研究所研究员格雷戈黑尔说,“发现这一机制有可能为贫血病人带来新的治疗并改善治疗的效果。” 世界四分之一的人以及50%手术病人会有贫血。造成贫血的原因不同,包括感染(疟疾、HIV和寄生虫)、营养不良(铁、叶酸和B12)、遗传变异、怀孕、创伤和手术失血。
中国“碳卫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取得进展
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2014年美国OCO-2卫星后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计划于2015年发射。
PNAS:地下二氧化碳储存的独特挑战
为了帮助缓解未来的气候挑战,碳捕获与储存(CCS)方案提出捕获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其注入地下深层的多孔岩石从而长期贮存,而一项研究报告说,成功地实施这样一个方案将需要根据地下储存库的独特历史和环境从而对每一座地下储存库进行仔细的评估。为了让碳捕获与储存(CCS)能够发挥作用,必须让二氧化碳在地下储存数千年时间,而一些地球学家认为,这个注入的过程可能为地下的储存库加压,足以打开断层让二氧化碳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