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古地质事件及古气候波动对物种影响
古地质事件及古气候的波动会影响物种当前的遗传分布格局。例如,研究显示青藏高原的隆升及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对这一地区的大部分物种的遗传结构产生影响。根据地磁学的证据以及孢粉资料显示,天山山脉在第三纪末期经历了强的隆升,而在第四纪末期有着多次的干冷-暖湿的循环。而天山山脉的古地质事件及这一地区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对物种当前的遗传格局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Diver & Distribut:周浙昆等揭示未来气候变化对云南木本植物分布区的影响
由温室气体排放等原因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开始作用于植物的分布格局。探究气候变化如何作用于植物区域分布格局是制定前瞻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些前瞻性策略能减轻未来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PNAS:城市适应与或有助于抵消区域气候变暖
一项研究说,使用诸如绿色屋面、冷屋面和混合技术等适应策略可能不仅有助于抵消未来由于城市扩张所导致的气候变暖,还有助于抵消温室气体驱动的气温增加。
PNAS:科学家揭示气候改变引发的全球疟疾分布情况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本世纪末疟疾将会在高低地区被越来越多地出现。
Earth-Sci Rev:王永栋等白垩纪温室气候古大气CO2变化趋势研究中获进展
白垩纪是地质时期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并发生了若干重大生物和地质事件。CO2是显生宙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白垩纪古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探究是国际地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Science:来自气候变化的关注
2013年8月2日讯 /生物谷 Bioon/--2013年5月地球上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400 ppm,尽管强调这一数字,只是人类赋予它的象征意义而已,但是这无疑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当前的经济发展对CO2的贡献了。
科学家称深海水温升高或延缓气候变暖趋势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科学家近日表示,最近全球温度上升趋势的减缓很有可能是因为深海海水温度的逐渐升高造成的。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这从海平面的上升就可见一斑。正是由于海水吸收热量造成的体积膨胀才引起了海平面的上升。不过,海水吸收热量的过程十分漫长,海洋表面的热量将慢慢辐射到大洋深处。 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气温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依然高于历史常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