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成功培养出iPS克隆猪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等多处国内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组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研究的最新突破性机制:成功培养出了四头iPS克隆猪。这是首次在世界上获得成活的iPS克隆猪,有助于在大动物上应用iPS技术的发展。相关成果以letter的形式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目前论文免费。
治疗病毒性脑炎的双黄连注射液
免疫组化(× 400)见病毒性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棕黄色的核因子κB阳性细胞(箭头)较多,染色较深;转染携带内凝集素蛋白shRNA的慢病毒后,模型小鼠脑组织核因子κB阳性细胞(箭头)减少,染色也相对较浅。
Cell Stem cell:获得连续克隆26代实验鼠
日本理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在7日的美国《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技术,成功地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共598只实验鼠。 克隆技术面临的一大课题是克隆动物生育率低下,繁殖代数越多,生育率越低。迄今为止,实验鼠繁殖6代、牛繁殖两代就达到了极限。一旦提供可供克隆的细胞的动物死亡,遗传信息就会断绝。
PNAS:新颖抗体有效阻止毒性蛋白颗粒形成
2012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新研究,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研究人员开发的抗体能够异常有效地阻止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2型糖尿病相关的毒性蛋白颗粒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杂志上。
Radiother Oncol:膀胱充盈增加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放疗后的急性毒性反应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IMRT是否能减少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放疗后前列腺癌患者的急性治疗相关毒性反应。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Suneil Jain等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Radiother Oncol 11月的期刊上。 本研究未前瞻性研究,共有23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EPNI分割调强刺激前列腺。在研究进行过程中,根据文献报道的新的方法进行EPNI。
Nature:细菌效应物NleB的毒性机制
以前的研究工作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识别出一组效应物,它们能抑制宿主“核因子-B” (NF-B) 信号作用,而它们当中只有一个,即NleB,是活体中细菌毒性所需的。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演示了NleB作用的独特机制。
单克隆抗体结合他汀可使胆固醇浓度进一步降低
据5月14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接受适度或高强度他汀以治疗高胆固醇症的病人中,加入人类单克隆抗体evolocumab会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进一步降低。
PMBR:徐增富等小桐子花发育相关FT/TFL1基因家族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获进展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属于大戟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种子油是加工生产生物燃油的优质原料。植物中编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FT/TFL1基因家族在成花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的成花转变。
Theraclone治疗流感单克隆抗体研究项目未能获得政府经费支持
天然截短型EsDREB2B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获进展
干旱胁迫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的胁迫形式,干旱缺水是干旱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耐旱基因并转化农作物是目前最为经济、高效和绿色的发展策略。荒漠植物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体内蕴含特殊的“内在性”抗逆基因资源,有望从中筛选克隆得到功能强大的备选基因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