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对盐分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豆科植物具有结瘤固氮潜能,但在干旱区,多年生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潜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变异。此前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策勒绿洲过渡带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叶骆驼刺氮素代谢的研究发现,骆驼刺的生物固氮潜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变异,固氮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着低于非固氮植物。据此推断,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的疏叶骆驼刺群落分化成了不同的基因
2020年中国肉用及乳肉兼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概要发布
肉牛业是畜牧业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物质基础。为贯彻落实《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和《<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实施方案》,宣传和推介优秀种公牛,促进和推动牛群遗传改良,定期公布种公牛遗传评估结果十分必要。2020年全国共有32个种公牛站的30个品种,2569头种公牛遗传评估结果,并首次公布
健康元「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获批上市
12月16日,健康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最早由B. Braun Melsungen AG公司生产(商品 名:Lipoplus),2004年在欧洲上市,2014年在国内上市。以鱼油为主要原料的脂肪乳注射液还包括ω-3鱼油脂肪乳注
研究构建高效利用氢气的大肠杆菌底盘细胞
氢气广泛存在于地质储层、工业副产品和自然发酵反应中,这使得它成为提高厌氧发酵还原性产物效率的一个潜在理想补充底物。尽管氢气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制药原料生产过程中,但在微生物细胞工厂中尚未实现有效利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学礼、毕昌昊团队通过在大肠杆菌中提高氢化酶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实现内源性氢化酶Hyd-1和Hyd-2的高效
研究发现小菜蛾感受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的味觉受体
植物的代谢产物构成了每种植物独有的味道。植食性昆虫主要利用其发达的味觉系统来检测植物化合物,从而识别要取食的组织和产卵的场所。味觉感器多分布在昆虫的口器、足、触角上,其中,表达的味觉受体(GR)决定昆虫的味觉感受特性。在植食性昆虫的味觉受体中,苦味受体种类最多,但到目前,学界对其功能的了解仍有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琛柱团队在eLife上,发表了题为
研究揭示植物miRNA产生的核心工作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SERRATE通过相分离驱动拟南芥切割小体形成并促进miRNA加工”(Phase separation of SERRATE drives dicing body assembly and promotes
豆科植物根瘤发育研究获进展
氮素是蛋白质与核酸等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合成与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空气中氮元素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当前,农业生产主要通过大量施用氮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人工合成氮肥耗费大量能源,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188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可以将氮气转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营养。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为
《科学》上发表长文首次揭示植物TNL类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柴继杰课题组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Jane Parker课题组、Paul Schulze-Lefert课题组合作,近日发文首次报道了植物TNL类抗病蛋白RPP1直接识别并结合效应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体并作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促进了TNL下游免疫通路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为
科研人员撰写植物虫媒病原抗性机制综述文章
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昆虫(简称“虫媒”)通过刺吸和吸血等取食过程从感染宿主传播给健康宿主,引起虫媒疾病。多数虫媒病毒病至今缺乏像临床药物和疫苗等在内的有效控制手段,在人及动植物领域,对于新发突发虫媒病毒病均只能在暴发后采取被动控制措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虫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近现代植物病毒学家周家炽是我国第一个病毒研究室创始人,他早
研究发现新型內源分泌肽激发植物的PTI免疫反应和疫霉菌抗性
近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题为《The novel peptide NbPPI1 identified from Nicotiana benthamiana triggers immune responses and enhances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