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东非高山特有千里木属植物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千里木属(Dendrosenecio)隶属菊科(Asteraceae),包括11个物种和5个亚种,特有分布于东非高山地区,为世界著名的高山植物类群之一,也是研究高山植物辐射分化及适应性进化的理想材料。长期以来,虽然学界高度关注这一类群,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标记来揭示其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该类群的分类处理以及其辐射进化模式问题未能得到很好

2021-08-05

链球菌非抗生素类抑制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罗非鱼等健康养殖技术创新团队在无乳链球菌非抗生素类防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Efficient inhibition ofStreptococcus agalactiaeby AIEgen-based fluorescent nanomaterials”发表于《Frontiers in Chemistry》

2021-07-26

Green Chemistry:研究实现玫瑰精油等植物挥发性萜类的异源生物合成

  植物挥发性萜类(Plant volatile terpenoids,PVTs)是鲜花、水果和蔬菜中风味/香味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目前,PVTs类化合物超过1.8万种化合物被鉴定(图1)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在香精香料、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建“人工细胞工厂”进行玫瑰精油等PVTs的发酵法生产,是

2021-08-04

美国FDA批准痤疮新药Twyneo:首款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复方膏剂,治疗≥9岁患者!

Twyneo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种含有固定剂量维A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的组合产品。

2021-07-31

Plant Physiology :研究揭示植物调控内质网胁迫诱导细胞死亡的新机制

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的蛋白合成和加工场所。外界环境胁迫会导致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在内质网中积累,从而引起内质网胁迫。为恢复细胞的稳态和促进生存,未折叠蛋白响应(UPR)信号通路被激活。然而持续或突发剧烈的内质网胁迫均会激活UPR的末端细胞死亡调控途径,诱导细胞死亡。因此,内质网胁迫应答与逆境中植物细胞命运的最终抉择有重要关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

2021-08-01

PLoS Pathog: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抑制宿主机体免疫力的新型通路

2021年7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一个人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于疾病的进展过程至关重要,即要么帮助机体抵御结核分枝杆菌,要么加速感染进程。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题为“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hibits the NLRP3 inflammasome

2021-07-30

“网红菌”幽门螺杆菌新“罪证”再曝光!竟能削弱肿瘤免疫治疗

  幽门螺杆菌(H.pylori)存在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作为消化界的“网红细菌”,幽门螺旋菌可谓家喻户晓,2005年,发现它的两位医生马歇尔与沃伦摘取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桂冠,并将它讳莫如深的“行凶方式”昭示天下。此后的十多年间,经过无数次的调查取证,人们发现幽

2021-07-26

Nature子刊报道裸子植物物种多样化和表型进化研究

确定生命之树中物种多样性和表型差异产生的主要的内部与外部驱动力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挑战之一。对于绿色植物,全基因组复制(WGD,或多倍化)是重要的进化驱动力,但WGD是否能与响应气候变化和新生态机遇的适应性辐射演化等进化过程一起塑造宏观进化模式尚不清楚。现存的裸子植物支系明显经历了古辐射演化、大量灭绝事件、超常的形态停滞和近期多样化等复杂历史,而裸子植物进化主

2021-07-24

蛋白S-硫巯基化修饰和磷酸化修饰互作调控植物干旱耐受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积胜副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ersulfidation-induced Structural Change of SnRK2.6 Establishes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Phosphoryla

2021-08-02

Cell:新研究揭示结核杆菌的脆弱性基因和非脆弱性基因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开发防治结核病的药物可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一旦发现对细菌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的基因,科学家们急于开发抑制该靶标的药物,然后是失望。一系列靶向必需基因靶标的化合物对结核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这种细菌继续生存。科学家们又回到了原点。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何基于靶标的抗生素在起步阶段遇到如此多的麻烦。一个

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