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生物学通路的表达互补调控植物生物量杂种优势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Biological pathway expression complementation contributes to biomass hetero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生物

2021-04-16

研究揭示双生病毒抑制植物MAPK途径逃逸寄主防卫反应新机制

  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C4 protein encoded by Tomato leaf curl Yunnan virus interferes with MAPK cascade-related defense responses through in

2021-04-13

生物安全法: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

  生物安全法15日正式施行。该法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设立“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专章。其中规定,国家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联合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尽早发现、控制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根据该法,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是指中国境内首次出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再次发生,或者突

2021-04-15

植物超低温保存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在液氮(-196℃)中保存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植物超低温保存通常与离体培养技术(in vitro culture)相结合,可以实现花粉、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合子胚、种子、离体分生组织和休眠芽的长期安全保存。重要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超低温保

2021-04-06

植物-病原菌互作的营养转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团队与马里兰大学萧顺元教授团队合作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tSTP8, an endoplasmic reticulum-localized monosaccharide transporter from Arabidopsis, is recruited to

2021-04-09

研究建立植物高效引导编辑设计策略

 实现重要农作物精准基因组编辑对加快农作物遗传改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引导编辑技术(Prime Editing)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处实现精准的片段插入、删除及碱基的任意替换。引导编辑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nCas9(H840A)与工程化改造的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融合构成的PE效应蛋白;另一部分是包含PB

2021-04-02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现HYL1蛋白调控miRNA介导的翻译抑制过程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HYL1 modulates miRNA-mediated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发现,HYL1蛋白除了介导microRNA (miRNA)的转录后调

2021-04-02

科研人员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幸存“密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在豆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根瘤菌固氮共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破解豆科植物在“恐龙大灭绝”时期得以幸存并繁衍成为被子植物最成功的类群之一的“密码”。豆科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有约765属近20000种,贡献全球27%的作物产量。研究显示,豆科的祖先起源于大约距今67

2021-03-24

Nature重磅:你知道植物靠什么抵御严寒酷暑、害虫啃食吗?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人类和动物依赖自身的免疫系统维持机体稳态和健康,那植物靠什么撑过严寒酷暑、风吹日晒的呢?如何抵御害虫的啃食、微生物的侵染呢?没想到吧,答案是植物免疫系统。说实话,小编之前也是不知道的,那我们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吧!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免疫系统对于植物生存和庄稼的产量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植物有两级先天免疫系统,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