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利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可超快、高灵敏、便携式地检测新冠病毒抗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超快速、低成本、无标签和便携式的设备来测试人类患者中的SARS-CoV-2抗体。
福建省立医院和厦门疾控调配3套华大智造移动集成式检测舱驰援莆田!
9月12日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情况。据通报,截至9月12日16时,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64例,其中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32例。
Science:皮肤电子设备出炉!开发出高导电的弹性纳米膜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的Hyeon Taeghwan和Kim Dae-Hyeong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公布了一种制造纳米膜形式的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这种新的复合材料由金属纳米线组成,这些金属纳米线在超薄橡胶膜内以单层形式紧密地排列。
Analyst:研制出便携式病原体核酸分析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学研究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和智能手机构建了一种便携式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系统,可通过智能手机用户端,简便、准确、快速完成病原体核酸的即时检测。相关成果已被Analyst作为封面文章接收发表。近些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和智能手机的移动传感技术(MS2技术),被广泛用作移动实验室的生化检测和分析,如疾病
奥特维力自主研发维生素D生成物理治疗设备
Medicalxpress网站报道,《衰老临床和实验研究》杂志一项针对欧洲20国新冠肺炎疾病研究发现,人体维生素D平均水平低的国家,新冠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英国安格利亚罗斯金大学Lee Smith介绍,先前有研究报告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易感性存在联系。维生素D可以调节白细胞反应,防止它们释放过多的炎性细胞因子。而新冠病毒会导致促炎细胞因
告别“内卷”式创新,让野蛮价格战回归临床价值战
7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公示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药品及信息的公告》,其中不乏国产PD-1、国产CAR-T等重磅本土创新药。
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脑机接口是重要脑功能探索和重大脑疾病诊治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国际脑科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解决高位截瘫、渐冻症、失语症等难治性神经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机物”三元共融万物感知的核心技术。然而,当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带宽不足”、“植入创伤大”、“长期记录稳定性差”三大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针对脑机接口面
“刷”智能设备10分钟,让阿兹海默症提前“现形”!AI设备获FDA突破性产品认定
近日,数字医疗企业Altoida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已授予该公司神经病学预测系统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以帮助预测55岁以上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是否会在 12 个月内转变为阿兹海默症。如果该产品最终上市,将成为第一个获批在症状出现前预测阿兹海默症发病概率的诊断工具。据悉,这款系统是20年大脑科学研究的结晶,包含一系列针
来自中国5省2.1万人群的里程碑式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代盐品来替代普通食盐每年或能有效预防全球数百万人死亡!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饮食干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减钠、加钾的代盐品(salt substitute)来代替食盐或能明显降低人群中风、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比率。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代盐品并没有任何有害影响。
吸入式疫苗来了!国产吸入式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已获权威认可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似乎所有的疫苗接种都是需要肌肉注射,如上市的狂犬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等等,但此接种方式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医疗耗材,也往往会伴肌肉酸痛、肿胀等不良反应,同时注射剂型无疑对于惧怕打针的人来说也是一项挑战。近几年,研究员积极探索、研发非肌肉注射的疫苗方式,如2020年8月我国首个上市的国产鼻喷剂流感疫苗。回顾疫情肆虐的当下,我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