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德国应用化学:发现酶促不对称合成N-取代1,2-氨基醇新方法

手性N-取代1,2-氨基醇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关键结构单元,也作为手性催化剂、手性配体或手性助剂应用于复杂分子的不对称合成。但是,现有的合成方法存在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区域/立体选择性较差等不足,开发高效、绿色不对称合成手性N-取代1,2-氨基醇的新方法具有应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研究团队利用亚胺还原酶和苯甲醛裂解酶

2022-03-29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识别并治疗侵袭性的早期肺癌

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识别侵袭性早期肺癌,同时还开发出了能对疗法产生反应的名为极光激酶抑制剂(aurora kinase inhibitors)的靶向性药物,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肺腺癌。

2022-03-28

Nature:科学家发现在细胞中鉴定水解酶底物的新方法

  水解酶在人体内发挥着催化分解反应和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作用。人类总基因组中有2%-3%的基因编码水解酶,并且由于其功能的重要性,14%的水解酶是活性药物靶标。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在活体哺乳动物细胞中捕获和鉴定水解酶底物的新技术,相关研究在《Nature》发表,题为:Mechanism-based traps enable

2022-03-17

JAMA Cardiology:科学家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左心室肥厚检查方法

左心室肥厚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心肌改变,左心室肥厚可以是对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自然反应,也可能会是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病理反应,不过更可能由增加心脏后负荷或心肌疾病引起的。目前常规的心脏检查方式存在对心肌肥厚的认识不足、测量误差以及难以区分病因(如肥厚性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性等)等缺点,因此早期发现并且明确左心室肥厚病因显得尤为重要。近日,来自美国洛杉

2022-03-19

Nature Communications:我国科学家建立腰椎间盘退变自动量化评估新方法

 腰痛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腰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引发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估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早期临床表型。核磁共振可清晰地反映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但大都局限于定性分析或半自动的定量分析,导致相应椎间盘参量测量的一致性和效率存在局限,因此如何高精度的自动定量椎间盘多项参量,一直是国际上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2022-03-21

JITC: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找到增强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免疫检查点疗法为患者带去了一定的希望,但是其总体响应率还是有待提高。为了提升疗效,研究人员将放疗与免疫检查点疗法进行联合。理论上来说,这两种疗法能协同增效,加强抗肿瘤免疫[1]。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放疗与免疫检查点疗法的联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奸诈狡猾的肿瘤细胞“野蛮生长”,而免疫细胞也总是难以浸润肿瘤中,或多

2022-03-15

Nature Human Behavior:科学家提出一种对大脑注意力的测量方法

注意力是认知的核心,现在仍没有一种单一的神经测试来衡量一个人在不同任务中的整体注意力情况。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对大脑注意力的测量方法,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上,题为:A brain-based general measure of attention。研究人员将92名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他

2022-03-19

Science:科学家研发一种有望实现减少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新方法

  人体在遭受细菌感染后出现感染症状,需要应用抗生素来抵抗细菌的侵袭,选择与细菌病原体相匹配的敏感抗生素尤为重要,然而即使是敏感的抗生素也可能由于多次应用后使细菌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近日,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设计出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抗生素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Minimiz

2022-03-18

Nat Cancer:新方法或能帮助识别针对乳腺癌的个体化药物疗法

来自Huntsman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开发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来生长这些肿瘤,此外,他们还概述了一种能测试潜在药物的过程,从而就有望根据独特的肿瘤特征来确定临床治疗选择的优先次序。

2022-03-15

Molecular Plant:关联分析方法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章元明教授团队在植物学领域期刊Molecular Plant上发表了题为“A compressed variance component mixed model for detecting QTNs, and QTN-by-environment and QTN-by-QTN interactions in genom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