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发炎分子可调控小肠杯状细胞株产生硫黏蛋白
近日,《实验生物与医学》(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期刊中发表了由美国伊利诺大学Rex Gaskins博士所领导的团队所发表的文章证实微生物以及宿主的发炎分子都可以调控人类小肠杯状细胞株的硫黏蛋白的产生。 硫黏蛋白是小肠杯状细胞所分泌的两种主要的酸性黏液素之一,对于保护肠道黏膜非常重要。因此,若是丧失了硫黏蛋白则与炎性肠道疾病与大肠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Cell Stem Cell:科学家成功将干细胞演变成为大脑皮质中间神经元
2013年5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费城儿童医院和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医学研究人员操纵人干细胞成为在神经发育障碍如癫痫,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脑细胞。新的细胞模型系统让神经科学家能研究大脑的正常发展以及确定神经精神疾病下具体的生物信号的中断情况。
Nature Neurosci:决定皮质祖细胞“命运”的蛋白质
2012年9月24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冷春港实验室(CSHL)研究人员已经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神经科学难题: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祖细胞是如何在复制自己的同时也生成神经元的。 验室教授Van Aels博士和他的同事着手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及锥体神经元的祖细胞--放射性状胶质细胞,放射性状胶质细胞是成熟哺乳动物大脑皮质兴奋性神经细胞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
Cell:开发出揭示视觉棒状感觉纤毛三维结构的新技术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使用一种名为“电子断层扫描术”的新技术,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创建了一种三维图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视觉棒状感觉纤毛由于遗传突变而引发的改变,以及帮助研究者揭示遗传突变如何影响视觉棒状感觉纤毛转运视觉感知蛋白质的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上。
Nat Neurosci:癌基因BCL6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脑皮层是最复杂的结构,调控我们的意识,情感以及语言等功能。为了履行这些职能,它是由多样化的皮质神经元的神经细胞组成,而这些神经细胞会受到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近日,由Pierre Vanderhaeghe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大脑发育的一个关键基因 BCL6,研究证实了BCL6是胚胎大脑发育过程中皮质神经元生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J Immunol:利用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制造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方法
2012年9月26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生成树突状细胞(DC)来刺激免疫系统来抗肿瘤,该新方法可能是一个更经济方式来生成抗癌症的治疗性疫苗。 树突状细胞提呈刺激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消除致病细胞。DCs的这种能力使得树突状细胞是疫苗在体内的理想选择作用靶细胞。
NSMB:揭示糖皮质激素关闭免疫系统关键基因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艾默利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了一个详细的分子图片,其揭示了糖皮质激素关闭关键免疫系统基因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研究者开发新型的副作用极小的抗炎药物。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一种抗抑郁药或可治疗大脑皮质损伤
日本医学专家日前在美国期刊《神经心理药物学》上报告说,他们给一些正常的成年实验鼠使用一种抗抑郁药,成功使其抑制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如何防止抑制性神经元数量减少,为防治与此相关的大脑皮质损伤提供新方法。 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综合医学研究所的宫川刚教授和同事,连续3周给一些实验鼠喂食抗抑郁药氟西汀,给对照组实验鼠喂食生理盐水。
Arch Dermatol:吸烟导致患皮肤鳞状细胞癌风险增加
近日,一项刊登在Archives of Dermatology杂志上的研究证实:吸烟似乎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无论是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鳞癌)还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约97%的皮肤癌起源于上皮细胞(包括皮肤细胞)。在世界范围内NMS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每年估计有200万到300万的新发病例。
Mol Can Res: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新标志物α-catulin
上皮癌特指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发生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SCC)是人上皮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中头部和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由于后期诊断死亡率居高不下,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差,是一种最具侵略性的癌症类型。 所有癌症过程的发生,都涉及到局部侵袭和远端器官转移,而这两者与临床上肿瘤患者的生存最相关,但至于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一直得不到良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