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学家开发生物信息学新工具评估癌基因预测方法准确性
在寻找癌症治疗方法的研究中,许多科学家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寻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基因突变。为了帮助进行基因突变的筛选,一些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个重要问题存在:在众多定位促癌基因突变的策略中,哪种方法能够获得最精确的结果呢?
国内首个百万级全自动生物样本库落户上海长征医院
为积极响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国家战略,12月6日,由上海长征医院与原能细胞科技集团共同合作筹建的百万级全自动生物样本库在上海长征医院落户。这是我国首家采用全自动深低温百万级生物样本库已成功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生物样本存储技术已迈上了全自动信息化时代。
考前“恐慌”,恐怕并不能吸收死记硬背的信息
看到标题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质疑这一点。曾经那一次又一次的临考试前,一页又一页的紧张焦急地翻看着自己划好的“重点”,生怕错过某个细节...然而这样做却是“然并卵”!为了考试而在压力之下死记硬背并没有
Intel联手博德研究中心开展基因组信息整合计划
最近,著名研究机构博德研究中心宣布与IT巨头Intel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总价值达25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该协议致力于在未来五年内整合现有私人、公众以及云平台上的基因组数据以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研究。
血液样本中的肿瘤细胞或能帮助预测前列腺癌的扩散
近日,在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会议上,来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液样本中发现了一类循环肿瘤细胞或许和前列腺癌的扩散直接相关,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通过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或许能够作为指示前列腺癌扩散的标记物。
百奥利盟倪毅:生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生物谷专访
随着国内生物领域科研实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已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为了应对日渐庞大的实验数据量、更精准细分的操作流程和多方供应管理沟通需求,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巴斯德研究所承认非法进口病毒样本
一位来自韩国巴斯德研究所(IPK)的研究人员带着取自该国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爆发时采集的样本,在没有适当的文件批准前提下,就乘坐洲际飞机,将这些样本送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IP)进行分析。两家研究所均承
科学家如何解密癌症大数据信息?
感谢成像领域、模型研究以及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如今大量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涌入癌症研究者的手中,如今临床试验中来自单一患者肿瘤的相关数据量已经高达1TB了,这些数据信息量相当于13万本书的内容。
汪小京教授等阐释大脑如何过滤无关信息
设想你身处嘈杂的咖啡厅,展卷欲览,为了专注于你手中的读物,你需要忽视人群的叽叽喳喳、茶杯的叮叮当当——你需要让你的大脑过滤掉来自听觉的无关刺激,为你视觉所关注的卷上文字“打开闸门”。
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DNA中的“暗物质”信息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萨尔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50个荷兰家庭中鉴别出大型的DNA突变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基因组中部分DNA“暗物质”,相关研究或可帮助全球的研究人员对DNA突变体进行研究,并且利用相关研究结果更好地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