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成都生物所发现腹蛙罕见染色体易位多态现象

一般而言,易位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异常的“四价体”配对,存在三种分离方式,可形成6种配子,由此在后代中出现多种核型个体。而其中不平衡配子由于遗传上的缺失和重复引起不育或育性极低,导致后代种群繁殖力降低,因而易位多态在自然群体中极难形成,在脊椎动物中更是罕见。两栖类自然种群中,因易位在种群中引起的核型多态现象未见报道。迄今,对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中易位所引起的细胞学及遗传学效应知之甚少。

2012-10-12

J Immunol:利用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制造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方法

2012年9月26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生成树突状细胞(DC)来刺激免疫系统来抗肿瘤,该新方法可能是一个更经济方式来生成抗癌症的治疗性疫苗。 树突状细胞提呈刺激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消除致病细胞。DCs的这种能力使得树突状细胞是疫苗在体内的理想选择作用靶细胞。

2012-11-18

:树突状细胞有望成为新的治疗艾滋病的靶点

2012年1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现在不能治疗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HIV病毒如何侵入到免疫细胞中。HIV 的主要入侵细胞是T细胞,现在有20多种药物能够阻断HIV在T细胞中的繁殖。HIV通过树突状细胞进入T细胞。现今没有任何药物针对树突状细胞。 前人工作表明HIV表面的一类神经节甘旨(ganglioside),负责识别树突状细胞,在HIV递呈中起重要作用。

2012-12-19

PNAS:日本科学家解读腔鱼全部染色体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ally distinct coelacanth population off the northern Tanzanian coast。”,研究人员们成功解读了有“活化石”之称的腔棘鱼的全部染色体组,由此发现腔棘鱼具有与哺乳类和爬虫类等陆地动物相同类型的基因,属于鱼类进化到陆地动物的中间类型。

2011-12-31

Blood:肿瘤抑制因子调节了树突细胞的分化与成熟

近日,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抑制因子p15Ink4b调节了传统树突细胞的分化与成熟。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4日发表在Blood上。 p15INK4B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研究发现,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及其它的髓系疾病,肿瘤抑制因子p15Ink4b频繁的被甲基化而失活。

2012-11-18

PLoS One:郑永唐等在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等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 of Plasma Viremia on Apoptosis and Immunophenotype of Dendritic Cells Subsets in Acute SIVmac239 Infection of Chinese Rhesus Macaques。

2012-11-18

JEM:叛变的树突细胞促进卵巢癌突然扩散

树突细胞,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侵袭性卵巢肿瘤起始时恶性肿瘤细胞一直受到免疫系统的制约,直到它们突然地和不可预测地变成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cancer)。来自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证实卵巢肿瘤不一定非得挣脱出免疫系统的控制,而是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似乎主动地支持肿瘤细胞逃逸。

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