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柠檬酸出口统计
国别 出口额(万美元) 出口金额同比(%) 全球 42885.64 24.56 亚洲 17820.79 28.53 东盟 4876.06 20.66 中东 3384.74 21.15 非洲 2487.66 54.48 欧洲 13079.4 3.86
NAT NANOTECHNOL:石墨烯抗菌分子机制被查明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Chi Sci Bulle:微生物油脂花生四烯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自然界里某些含脂类的微生物细胞是高质量油脂,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者。微生物油脂不仅有益健康, 而且是生物柴油潜在的油脂来源。由于气候变化,耕地减少,科学家早就提出开发微生物油脂作为动植物油脂可替代的来源。但由于经济原因, 这个过程进展缓慢,其瓶颈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油脂的效率太低。
Nat Commun:开发出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石墨烯人工细胞膜
2013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使用一种名为“脂质蘸水笔的纳米刻蚀”( Lipid Dip-Pen Nanolithography,L-DPN)的技术,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的薄膜上直接写入文字。
北美另辟蹊径增产丁二烯 未来产量或提高
由于页岩气产量猛增,北美大量原有和新建裂解装置都以乙烷等轻烃作为原料,导致丁二烯产量大幅减少,供应缺口加大。为此,北美另辟蹊径,通过开发生物技术和新工艺来增产丁二烯,弥补缺口。 据悉,页岩气革命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美国乙烯裂解工厂采用廉价乙烷等轻烃作为裂解原料,其成本比石脑油法低了近一半,但这种工艺并不会副产丁二烯。
石墨烯表面细胞膜模型可作为新型药物输送模型
2013年10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出一种在石墨烯表面固定细胞膜用于药物输送研究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将细胞膜表面的细节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供研究人员研究药物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研究人员是通过一种名为脂类沾笔奈米显微系统的方法将磷脂膜固定在石墨烯表面的,其精度可达纳米级。
CFDA办公厅关于修订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
2013年04月26日 发布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论证结果,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决定对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进行修订。
Science:科学家利用石墨烯制成隔气透水材料
最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利用氧化石墨烯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隔气透水材料。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绝大多数液体和气体都无法通过它,但水蒸气可以畅通无阻。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它只有一层碳原子的厚度,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海姆和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2004年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出石墨烯,并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J Rheumato:花生四烯酸可增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性
近日,在线发表于《风湿病杂志》J Rheumato杂志上瑞典的一项研究"Plasma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ntent Is Related to Disease Activ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表明,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
Nature子刊:科学家揭示石墨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机制
周如鸿作为浙江大学思源讲座教授、IBM沃森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联合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IBM沃森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揭示石墨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机制的研究,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青年教师修鹏参与了联合研究。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超薄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力学和电子性质,在药物投递、肿瘤治疗等生物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