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用于食道贲门无创电刺激的柔性电子支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电刺激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调节胃肠疾病的方法。然而,传统的刺激器需要通过侵入性植入和移除手术,存在感染和二次损伤的风险。

2023-04-10

南方科技大学刘吉团队开发柔性可拉伸发光装置3D打印策略,可与软体机器人集成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制造柔性、可拉伸发光装置的3D打印策略,该装置可与软体机器人集成。研究团队用一个能根据背景改变颜色的软体机器人进行了演示,该策略或能用于开发下一代智能显示器、可穿戴电子器件和人造伪装。

2022-08-25

凭借微创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 脑虎科技荣登MIT TR50榜单

“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已完成在鼠、兔、猴等多种动物模型上的应用测试,柔性神经电极单器件集成上千通道,分辨率达到单神经元精度,植入创口<0.7mm,在体时间超过8个月。

2022-08-02

高灵敏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教授、谷国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Carmel Majidi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利用超高电容机理,实现了超宽的压力检测范围、快速响应时间、高电容基线(nF-μF级)和高信噪比,在生理信号监测、多点传感阵列、残疾人软体假肢手触觉反馈等

2021-08-15

Science Advances:基于柔性有机微激光阵列实现光子皮肤功能

人造智能皮肤是指能够模仿或增强人体皮肤功能的柔性功能元器件,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义肢和仿生机器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柔性电子学在人造智能皮肤设计方面已取得进展,而以光子作为信号载体的柔性光子学具有非侵入性、超灵敏性、无电磁干扰,以及并行处理等优点,有望进一步推进人造智能皮肤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永生课题组致力

2021-08-10

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脑机接口是重要脑功能探索和重大脑疾病诊治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国际脑科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解决高位截瘫、渐冻症、失语症等难治性神经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机物”三元共融万物感知的核心技术。然而,当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带宽不足”、“植入创伤大”、“长期记录稳定性差”三大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针对脑机接口面

2021-07-21

基因编码二维红外探针研究酶活性中心柔性研究获进展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物理研究所李运良课题组及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庄巍课题组,以A genetically encoded two dimensional infrared probe for enzyme active-site dynamics为题的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二维红外探针间叠氮

2021-03-08

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的柔性人工突触研究取得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仿生感知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人机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软件系统和冯·诺依曼构架计算体系实现的神经网络,人脑运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点。因此,通过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在硬件层面上模拟人脑的神经拟态器件,对构建新的计算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突触器件能够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类神

2020-09-21

基于可持续柔性水伏发电机的自供能可穿戴传感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十年来,随着智能柔性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监护、人机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柔性电子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尽管柔性电子器件在降低功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能源的供给和消耗依然是柔性电子发展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研究开发基于新型能源高效采集的自主式供电柔性传感器成为柔性智能电子的重要研究方向。众所周知,地球表面70%以上都被天然水体

2020-04-04

诺禾致源发布高通量测序领域首个多产品柔性智能交付平台Falcon

2020 年3月19日,,诺禾致源公司正式宣布面向全球推出高通量测序(NGS)领域首个多产品并行的柔性智能交付平台 Falcon。此次多产品柔性化智能产线的发布,突破了传统的 NGS 测序方式。同时,伴随智能交付平台的投产使用,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定义行业内 NGS 测序标准,推动行业生态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为客户提

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