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威教授揭示人类染色体的三维结构
2020年11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高中课本中,人类的染色体被描绘成X形状,就像两个热狗卡在一起。但是,这些结构远非准确。Jun-Han Su说,“在90%的情形下,染色体并不是这样存在的。”去年,在Su博士毕业之前,他和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的三名在读博士生---PuZheng、SeonKinrot和BogdanBintu-
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染色体级醋栗番茄基因组序列
醋栗番茄是栽培番茄的野生祖先种,以其优异的抗性、浓郁的风味、可与栽培番茄直接杂交、快速转育优良性状等特点,广泛用作现代番茄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其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充分挖掘该野生种质资源的育种潜力和价值,促进番茄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醋栗番茄的基因组研究受到研究者关注,此前已有个别基因组草图发布,但是,这些草图并不完整,高度碎片化,限制了它们在育种
Nature:揭示胚胎干细胞利用独特的策略保护它们的染色体末端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通常而言,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缩短。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有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保护它们的端粒。他们发现mESC并不像大多数细胞那样,将暴露的端粒作为受损的DNA处理,而是调用通常仅在发育的最早阶段使用的基因,以避免不必要的D
Nature:揭示多能性干细胞不依赖于TRF2的染色体末端保护机制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它保护我们的DNA,确保细胞健康分裂。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中的端粒保护机制是极其独特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F2-independent chromo
Nature:揭示MSL复合物特异性识别雄性X染色体机制
2020年11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条。这种染色体的不平衡也延伸到了动物王国的其他分支。有趣的是,不起眼的果蝇设计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平衡”这些差异。人类和小鼠的雌性会关闭其中的一条X染色体,而果蝇则是由雄性来完成这项任务。一种称为MSL复合物的表观遗传因子与单条雄性X染色体结合,并利用它的组蛋白乙酰化功能使得
《科学》:施一公团队揭示剪接体的复合结构以及催化机制
mRNA剪接是基因转录以及蛋白质翻译过程的关键一环,其中mRNA前体(pre-mRNA)的剪接是通过剪接体(spliceosome)实现的。剪接体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核糖核蛋白 “机器” ,在每个剪接循环中,剪接体都要经历四个连续的阶段:组装、活化、催化和拆卸。
研究揭示核纤层蛋白对人源细胞中染色质高级结构及染色质运动状态的调控
细胞核内DNA完全展开长达2米,而一般细胞核的直径仅有10—20微米,因此基因组在细胞核内处于高度折叠的状态,同时不断发生运动变化。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具有有序性和动态变化性,构成细胞核中各种生物学过程的全新调控层次。通过成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者发现染色质高级结构分为染色质环(Loop)、拓扑关联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叶星研究员团队发布首个大口黑鲈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图谱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大口黑鲈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和遗传解析,研究论文“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for the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provides insights into adaptation to fresh and
研究发现电离辐射引起核内染色质结构调控证据
染色质是真核生命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根据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响应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转录、DNA损伤响应和修复等,进行结构调节。染色质结构受电离辐射发生双链断裂(DSB)后的解聚现象已有报道,但是学界缺乏关于核内原位的染色质结构改变的证据支持,DNA发生双链断裂后,损伤响应和修复蛋白形成的修复聚合体亚结构图像亦不清楚。近日,
一种新型系统能在3小时内对染色体端粒进行准确分析!
2020年9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molecule telomere length measurement with digital real-time PC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