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能有效杀灭SARS-CoV-2的自主型机器人
2020年10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紫外线是一种用来杀菌消毒的辐射形式,尽管COVID-19的感染率变化不大,但学校和办公室必须进行人际交往等活动,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人们就需要采取简便、低成本的消毒策略,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UVBot的机器人,其是一种能轻松接触到物体的机器人,并能通过编程来
科学家有望利用机器人协助让结肠镜检查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2020年10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题为“Intelligence Enabling the future of colonoscopy with intelligent and autonomous mag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
基于机器学习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课题组在天然产物权威评述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上发表文章,对基于机器学习的天然产物活性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IF = 11.876, https://doi.org/10.1039/D0NP00043D)。该文章结合本团队的研究经验,在总结理论方法和分析文献案例的基础
JCM:机器学习预测ECMO导致儿童脑损伤的风险
当患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新生婴儿或儿童难以生存时,医生通常会使用人工肺为其支撑生命。这种被称为体外膜氧合(ECMO)的治疗方法被认为挽救了无数生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导致长期脑损伤。
Sci Adv:微型机器人帮助重建神经网络
近日,来自韩国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微型机器人,它们可以充当大鼠神经细胞网络之间的桥梁。该小组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的微型机器人是如何构建的以及它们在神经网络之间充当桥梁构建者的能力。
基于DNA纳米机器的肿瘤疫苗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在DNA纳米机器用于精准化智能化肿瘤疫苗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nanodevice-based 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能够调控自身的免疫系统,有效清除恶性肿瘤细胞。多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
远程超声机器人超声技术研讨会,院企携手并肩共促超声创新发展
2020年9月5日,由上海超声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超声医学研究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办,华大智造云影协办的《超声创新技术研讨会-远程超声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在上海十院顺利举办。上海十院王威琪院士、上海医学会超声分会主委、华大集团副总裁杨爽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王威琪院士表示,远程超声机器人通过我们专家的操作
研究人员开发药物递送和治疗的新型微型生物机器人
以细胞为载体的微型药物递送和治疗生物机器人是十分具有前景的体内靶向运输工具。日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中国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了经过酶修饰的具有自主运动能力的血小板马达平台,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icence Robotics杂志上。题目为《Enzyme-powered Janus platelet cell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