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的HIV疫苗设计策略崭露头角
2019年11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对一种先进的HIV疫苗策略进行了原理验证,这种方法也可能有效地保护人们免受其他致命性传染病的侵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generalized HIV vaccine design strategy for priming of broadly
Elife:机器学习与表观遗传学药物发现
2019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新药发现模式。近日,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显微镜图像中收集信息,从而可以进行高通量表观遗传药物筛选,从而可以开辟针对癌症,心脏病,精神疾病等的新疗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eLife》杂志上。文章作者,
研究发现通过无监督迁移学习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 脑功能影像数据机器学习分类的跨中心泛化性
在临床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已被广泛用于优化脑影像数据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类。评估泛化性是对预测模型性能评价的重要步骤,然而对该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的临床研究却很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与国际合作者开展了一项专门基于静息态磁共振成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机器学习分类泛化性的探讨。其中,研究者们采用内
Adv Health Mat:研究开发可降解的微米抗癌机器人
2019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韩国Daegu Gyeongbuk科学技术研究所(DGIST)机器工程系和DGIST-ETH微机器人研究中心(DEMRC)的Hongsoo Choi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成功研发出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微型机器人,可以进行热疗和控制药物释放。本研究可以更精确、系统地通过热疗和药物控释治疗癌症,有望提高抗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效率。抗癌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药物
磁控线型机器人有望用于脑血管手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磁控线型机器人,可在脑血管等狭窄且弯曲的通道中穿行,未来有望用于“疏通”中风或动脉瘤导致的脑血管堵塞。新近发表在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显示,这种机器人的内核是具有柔性和回弹性的镍钛合金,合金材料上覆盖一层含有磁粒子的橡胶,在外部磁铁的控制下,机器人可以弯曲并复原。研究人员在磁性橡胶材料外涂上了一层水凝胶,使其拥有光滑表面,降低了摩擦力,从而可以在狭
清华科研团队揭秘精巧分子机器结构与机制
触摸、拍打、拥抱……你知道人的触觉如何被感知吗?记者29日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百龙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课题组日前揭示了赋予人类自身触觉感知能力的机械力分子受体——Piezo2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和精巧工作机制。该研究成果近日于《自然》期刊在线发表。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肖百龙介绍,机械敏感阳离子通道是一类能响应机械力刺激而引起阳离子通透的离子通道,在诸如触觉感受、听
科学家借DNA打造"活体机器"
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实现指数级的跳跃,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人们的认知极限,让DNA打造的机器具备了活体生命的一些关键特征。参与这一前沿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透漏称,他们打造的这种酷似活体生命的生物材料能够实现新陈代谢、聚合和自组装。这种材料能够像细胞中的DNA一样实现自我复制。这项技术也可能带来一种酷似活体生命的自我再生机器,而且它们将具备独
Science子刊:中美科学家开发微米机器人精准治疗肠道癌症
2019年8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针对身体有病的部位进行治疗,是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但问题在于病变部位通常是在身体内部,不太容易触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加州理工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系的两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治疗形式--微型机器人,它可以将药物输送到身体内部的特定部位,同时又能在身体外部进行监控。"微型机器人的概念真的很酷,因为你可以把
Nat Biotechnol:研究人员开发新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CRISPR-Cas9编辑人原代T细胞的结果
2019年8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题为"Large dataset enables prediction of repair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primary T cells"研究中,来自Chan-Zuckerberg Biohub、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Alexa
寨卡病毒免疫原设计取得进展
寨卡病毒(ZIKV)等黄病毒科病毒在全球广泛流行,引起较大危害,而目前尚无批准的特效药物和疫苗用于防治。ZIKV的囊膜蛋白(E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理想的抗病毒靶标。在天然病毒粒子上,E蛋白以反向平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已有研究表明,靶向E蛋白天然二聚体空间构象的抗体具有相对广谱且高效的抗病毒活性,提示在体外获得E蛋白二聚体对于高效抗体筛选和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