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no Letters:中国科学家开发出DNA纳米机器人 或能高效靶向杀灭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细胞

2019年6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据梅奥诊所数据显示,大约20%的乳腺癌都会制造异常高水平的HER2蛋白,HER2是一种名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特殊蛋白,当其显示在癌细胞表面时,信号蛋白就会帮其失控增殖,同时其也与乳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直接相关,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no Letter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DNA纳米机器人,其能有效

2019-06-10

化学家们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2018年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Syracuse大学的化学家Robert Doyle等人发现了如何能够在不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前提下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Robert Doyle创造了一种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新分子,同时不会引发恶心的症状。通过与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来自西雅图儿童医院的研究者们共同合作,他研发出了一种连接了维生素B12以及FDA批准药物Ex

2018-02-12

Nat Biotechnol:我国科学家利用DNA纳米机器人在体内高效靶向癌症

2018年2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开发出的DNA纳米机器人能够在血液中运行,发现肿瘤,并且递送一种导致血液凝结的蛋白,从而导致小鼠中的癌细胞死亡。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2月1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DNA nanorobot functions as a cance

2018-02-13

学家开发出新型微型机器人 或能刺激机体组织再生

2018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可植入能够进行编程的医疗机器人,其能够通过应用牵引力来刺激发育不良的组织进行组织生长,从而逐渐延长管状器官,同时并不会影响器官的功能或诱发患者出现一些明显不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Robotics上。这种机器人系统能够在大型动物机体中诱导细胞增殖并且延长食道部分(可达75%)

2018-01-13

华裔女科学家发明可分拣运输的DNA机器人

 一条腿,两只脚,一条胳膊,一只手,身高仅20纳米的DNA机器人正在工作。它每迈一步的距离是6纳米,是人类步长的亿万分之一。别看这一步,DNA机器人需要5分钟来完成。遇到目标“货物”时,DNA机器人的“手”会抓起,将其放至目的地。上述的场景已经变成现实。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钱璐璐的实验室在《科学》杂志发文,介绍了这一具有分拣功能的DNA机器人,其递送货物的成功率为

2017-09-18

线上讲座:从深海海绵到新型抗癌药—一个有机化学家为征服癌症的不懈求索

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大环内酯天然化合物结构新颖、功能多样又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很好的新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和研究新的生物作用机制的生物探针。Superstolide A是从深海海绵Neosiphonia superstes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新的大环内酯高效抗癌天然化合物。然而,由于它们从海绵中分离的产率极低,因此没有足够的原料用于治疗评估和药理研究。如何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和合成策略,解决supe

2017-07-27

我国化学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1621004,21390203)等资助下,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在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完成了2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synⅤ、sy

2017-04-05

学家将芯片植入昆虫大脑制造机器人

近些年来科学界对机器人研究的风挂的愈演愈烈,机器人也与正常人类越来越靠近,然而高昂的研究经费使得机器人的生产普及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境地。今日,美国开始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方式研究机器人。 美国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Michigan 大学开设了一个研究小组,他们正在试图给昆虫洗脑,并通过芯片的植入让昆虫便成一个可控制的机器人。

2017-03-28

学家搞了个抽烟机器人,一次抽10根研究肺病

近日,哈佛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吸烟的机器人,协助他们进行人体肺病的医学研究。言归正传,称它为机器人可能有点跑偏,它其实是一部实验室仪器。该设备一次最多可以同时吸10支香烟,并把吸入的烟雾引导到一个嵌有活

2016-12-01

如何培养未来药物化学家

文章题目非常震撼,叫做“不可否认,药物化学训练问题重重”。他指出传统的学校学有机,工作学药化的模式不成功。主要证据是即使经验丰富的药物化学家对同一问题看法也高度不一致,对化合物理化性质关注不够。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