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in Microbiology:提出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新理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用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饲用酶制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酶在改善人类及动物健康应用领域的挑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利用酶制剂调控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新理论,为合理选择和科学应用酶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综述文章发表在Cell综述系列子刊《微生物学进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
Nature子刊: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谱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受易感性、衰老、性别和多种环境暴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而饮食、体育活动和吸烟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来发挥其致病作用。目前关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研究很少关注研究结果的主要混杂因素,如常见的、发病前的和共发病的条件或多药治疗。
Nat Commun:科学家揭秘水豚肠道微生物降解植物多糖的酶机制
草食动物消化道内的共生微生物群是解聚木质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水豚是现存最大的啮齿动物,通常生活于潘塔纳尔湿地和亚马逊盆地,由于其饮食以禾草和水生植物为基础,也被称为“草之王”。它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共生机制有效地解聚和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量。近日,发表在Nat Commun上的一篇题为“Gut microbiome of the largest living ro
Nature:揭示肺部微生物组调节大脑自身免疫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德国哥廷根大学学医学中心神经免疫学与多发性硬化症研究所的Alexander Flügel教授和Francesca Odoardi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肺部微生物组与大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他们发现,肺部微生物组能调节小胶质细胞---大脑的免疫细胞---的活性。
Nat Medicine: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CAD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的,由多种潜在的病理机制引起。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积极参与血液代谢产物的代谢,多种肠道微生物来源的循环代谢物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近日,发表在Nat Med上的一篇题为“Metabolomic and microbiome profiling reveals persona
ACS catalysis:解析了微生物代谢途径中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区域选择性决定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联合德国马普煤炭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催化(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atalytic Baeyer?Villiger Reactions: Uncovering the Source of Regioselectivity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揭示基因和饮食对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疾病发生的影响
人类遗传变异通过环境和宿主因素的复杂组合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人胃肠道微生物与生理之间的微妙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发育和健康的多个方面,或引发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基因变异影响其肠道菌群组成和调节。此外,参与免疫和代谢过程以及疾病的基因也与肠道微生物的变异有关,而个体肠道微生物群在很大程度上受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变量的影响。近日,发表在Nat Genet上的一篇题为
Nat Commun:水牛消化道的微生物群
水牛(Bubalus bubalis),是一种偶趾、有蹄的哺乳动物,是一种重要的家畜动物,能够提供牛奶、肉、皮革和役用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研究提出土壤微生物群落定量研究优化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研究提出土壤微生物群落定量研究优化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上。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在人类健康、全球元素循环、作物生长和植物抗病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肠道微生物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中的新机制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神经发育疾病,患者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障碍与重复刻板行为。ASD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试图通过改变影响ASD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来缓解ASD症状,尤其是核心症状,逐渐成为近年来治疗ASD的热点。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够有效调节神经活动,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