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瞿昊副研究员以DNA作为识别探针对电解质栅控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SGGT)的栅电极进行修饰,实现了复杂大米样品中As(III)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相关成果已于2021年2月3日以“DNA-Gated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or Specific Dete
Antibiotics:将有毒的杀虫剂转化为治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药物
2021年1月3日讯/生物谷BIOON/---N-芳基-C-硝基唑(N-Aryl-C-nitroazole)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它们被用作杀虫剂和杀真菌剂。然而,这些物质可能对人类有毒,并导致突变。由于它们并不经常使用,在药物化学文献中关于它们的数据很少。然而,最近有人提出,传统上避免使用的几组化合物可以帮助对抗病原菌。然而,为了减少毒性作用,必须在分子
研究人员制备出非金属基癌症诊疗试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林文楚等在非金属癌症诊疗一体化试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原位制备出多功能二元复合物癌症诊疗剂——石墨烯氮化碳量子点嵌入的碳纳米片(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quantum dots embedded in carbon nanosheets,CNQD-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抵御重金属胁迫新机制
重金属在深海环境中广泛存在,深海微生物进化出成熟且多样的抵御重金属胁迫的方式以维持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强对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属的机制研究,有利于从新视角了解其特殊环境适应机制,为发展去除重金属污染生物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材料。近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研究组在深海冷泉和海山生境细菌应对重金属镉及汞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
功能化修饰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实现肺癌的安全靶向递药研究获进展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肿瘤,肺靶向给药技术可以使药物富集在肺部、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目前,肺癌靶向策略多是利用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差异进行靶向,若不能有效地把药物分子递送到肺部,将难以实现其分子靶向的价值。一般给药微粒存在组织靶向效率低、副作用大等缺点。因此,肺癌靶向治疗是亟待突破的科学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
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冻结微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
卟啉基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裴仁军研究团队对卟啉基MOFs的设计合成、生成机制以及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团队研究发现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TCPP)内环的中心金属配位在MOFs的设计合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卟啉内环的中心金属配位会极大影响MOFs材料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研究人员构建了未发生中心金属配位的卟啉基G
Science子刊:重新利用金属离子螯合剂有望拯救蛇咬伤中毒者
2020年6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蛇咬伤中毒(snakebite envenoming)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伤亡:每年造成13.8万人死亡,约40万受害者留下永久性残疾。锯鳞蝮蛇(saw-scaled vipers)咬伤中毒会导致全身出血和凝血障碍,是非洲和亚洲蛇咬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很难治疗,这是因
金属双加氧酶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氧气活化和C–C键的选择性氧化裂解在有机合成和工业生产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是相关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槲皮素2,4-双加氧酶(QueDs)作为一类典型的生物金属双加氧酶,因其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活化氧气且高选择性地催化黄酮醇类有机底物的C–C键氧化开环裂解,引起了实验及理论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关于QueDs体系的研究已经持续开展了几十年
金属有机骨架在多药耐药性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获进展
细菌耐药性的存在使得细菌感染成为临床治疗的严重障碍,特别是对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会大大降低对碳青霉烯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很容易演变成耐药性菌株,难以消除。多药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就是具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前者会引起严重的院内感染和泌尿道感染,而后者则常导致顽固性感染。基于抗生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