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眼睛中鉴别出了能帮助大脑区分昼夜的特殊细胞!
2019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夜间的强光会打乱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从而引发失眠;实际上,昼夜几率在机体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干扰昼夜节律常常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癌症、心脏病、肥胖、抑郁症等,因此,理解人眼感知光线的机制或能帮助有效预防抑郁、促进夜间睡眠并保持机体健康的昼夜节律。图片来源:
Science:揭示肠道菌群参与肠道昼夜节律的设定
2019年10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小肠中的微生物参与肠道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也译作生物钟)的设定。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9月2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ograms diurnal rhythms in host me
光周期调控开花的表观遗传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光提供给植物能量以及波长、周期、强度和方向等信号。高等植物监测日照长度(即光周期)的变化,通过调节开花时间以确保繁殖成功。日照长度由叶片感知后诱导成花素基因FT在维管束的表达,FT编码的成花素由叶片转移至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植物开花。长日照下,FT被光周期输出因子CO在韧皮部于黄昏时(dusk)特异激活,CO-FT调控单元是光周期途径的核心调控模式,CO结合在FT靠近转录起始位点的近端启动子区
研究揭示胚胎左右不对称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纤毛形成机制
动物胚胎如何由一个均一的卵裂球发育为具有头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对称特征的胚胎,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纪念创刊125周年,Science 杂志于2005年7月提出了125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述胚胎不对称性建立的机制,即属于其中的科学问题之一。左右不对称(left-right asymmetry)在自然界中很常见。例如,招潮蟹左右分别有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蟹钳,而比目鱼总是身体一
Science:构建出疟原虫完整生命周期的细胞图谱---疟疾细胞图谱,极大加快疟疾研究和疗法开发
2019年8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因子,是具有不同形态发育阶段的单细胞生物,每个阶段都专门生活在极其不同的环境和宿主细胞类型中。这种形态多样性的基础是对它的紧凑基因组的严格调控,不过大约40%基因的功能仍然未知,这阻碍了有效药物和疫苗开发的速度。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允许构建发育过程、细胞多样性和细胞间差异的高分辨率图谱,而且它在单细胞生物中的应用揭
其可以通过来自母亲机体的昼夜节律信号帮助婴儿辨别时间!
2019年8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人类的母乳不仅是婴儿一顿饭,其还是一个时钟,能为婴儿提供关于时间的信息,母乳的成分在一天中都会发生变化,其能为婴儿早晨摄入的乳汁提供不同的成分混合物,这不同于晚间的母乳;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寿命营养(chrononutrition)或许有助于重编程婴儿机体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是一种内部的计时器,其能帮助婴儿有效区分夜晚和白天。图片来源:common
科学家发现了肝脏具有独特的昼夜节律调节功能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Defin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Liver Circadian Clock”的文章,发现了肝脏具有独特的昼夜节律调节功能。哺乳动物依靠生物钟网络控制日常的全身代谢和生理活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系统的中枢结构,
研究发现冬季昼夜温度变化对植物早期物候具有相异效应
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植物的早期物候随增温提前已成为共识。但有研究发现这种提前趋势放缓,甚至出现了相对稳定或者延迟的趋势。这种植物物候随增温而出现的非线性或逆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由干旱、光周期或者养分限制等引起。然而,很少有人定量评估气候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模式对早期物候序列的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理论上,冬春季的日最高温和夜最低温的变化可能会改变植物的积温和积冷需求,从而对早期物候变化具有相
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调控宿主细胞周期的新机制
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多种因子参与完成。多种病毒可以操纵宿主的复制机器,导致宿主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有利于病毒自身的复制。以前的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流感病毒的NS1蛋白参与这一过程。流感病毒的基质蛋白M1位于病毒粒子的包膜内侧,起着关键的结构功能,并在病毒感染的多个阶段发挥重要功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敏课题组发现M1与宿主的SLD5蛋白互作在流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