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出可用于眼疾示警的结构色隐形眼镜传感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中心研究员杜学敏团队研发了对湿度和压力信号敏感的结构色隐形眼镜传感器,有望通过肉眼可见颜色变化,实时监测干眼症和高眼压症高风险人群的生理指标,为相关眼科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Colour Contact Lens Sensor for Point-of-C
Nat Commun: 脑血流传感器的发现可能有助于高血压和痴呆的治疗
2020年2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大脑监控自身血液供应的机制,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找到治疗高血压和痴呆等人类疾病的新方法。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大脑有一种独立于全身血压控制系统之外的监测和调节自身血液流动的方法,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证明这一点。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
复旦科学家发明仿生纤维传感器 可实时监测人体
复旦大学科学家研发一种可注射的纤维状生物传感器,植入后该传感器就像毛发一般附在皮肤表面,纤细柔软并可以实现对体内多种化学物质的长期、实时监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人生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及其带来的个体化医疗受到关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装置,可用于监测特定化学物质,在可穿戴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据介绍,现有的可植入式传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刚性器件和
国内首款“无创血糖仪”获批
2019年8月26日,博邦芳舟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历经十年合作研发的高科技创新产品“无创血糖仪”获得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193070602),成为国内首款获批、国际领先的无创血糖仪产品。博邦芳舟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博邦芳舟)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疗器械公司,专注于人体无创生理
揭秘T细胞力学传感器的精细化结构
2019年9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T细胞在细胞膜上有着特殊的T细胞受体(TCRs),其能帮助识别表达异常蛋白片段的功能异常细胞,如果发生癌症或感染,这类异常就会发生;当TCRs识别到这些异常肽类时,受体就会被激活同时也会几乎T细胞来破坏或抑制异常细胞的进展,这类T细胞反应常常会被抗癌临床疗法所调节,TCRs就是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的受体,因为其异常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
弹性传感器可粘附在皮肤上,追踪佩戴者生命体征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皮肤传感器,可以通过汗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测量压力。现在,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宣布了一种追踪其他生命体征的类似传感器。弹性传感器可粘附在皮肤上,追踪佩戴者生命体征这项新技术被称为BodyNet,由化学工程教授Zhenan Bao领导的团队开发。Zhenan Bao带领的团队之前曾研发触敏机器人皮肤,不再需要后可溶解的植入式血流传感器,以及减少电子废物的
Mol Pharmacol:开发出能检测转移性癌细胞的新型荧光传感器
2019年6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harma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荧光传感器,其能帮助检测迁移的癌细胞,同时也能被用于靶向药物来阻止侵袭性癌症的转移。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癌症转移即在机体不同位点产生新生肿瘤的癌细胞发生失控迁移的过程,其是引发癌症相关死亡的主
eLife:一种机体先天性免疫传感器分子或有望抑制肝癌进展
2019年5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反应的一种特殊蛋白或能有效抑制常见肝癌的发生和进展,这种名为NLRP12的先天性免疫感受器或能有效帮助抵御肝细胞癌的发生。图片来源:2016.igem.orgNLRP12是NOD样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该家族能帮助
Nat Biotechnol:新型传感器通过检测汗液提供人体健康信息
2019年3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 根据最近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辛辛那提大学教授Jason Heikenfeld使用微型便携式传感器对以汗液为主的生物体液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这一手段检测人类健康的潜力。Heikenfeld实验室去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连续测试设备,它可以有效地采集汗液,而且可以在几个小时内以无创方式进行。“最终,
重编程巨噬细胞作为传感器实现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检测!
2019年3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内源性生物标记物仍然是许多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但是许多标记物缺乏有效指导疾病控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使得疾病早期诊断以及对疾病进展的监控和治疗成为了难题。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工程系、放射科、分子影像科的Sanjiv S. Gambhir教授的带领下开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