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CS Nano:纳米颗粒能直接载药入癌细胞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个简单的星形黄金纳米粒子可以将药物直接递送进入癌细胞的细胞核中。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ACS Nano杂志上。论文主要作者是Teri W. Odom博士。 科学家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细胞水平上用纳米技术来对抗疾病。虽然纳米技术具有相当大的设计挑战性,但纳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靶向治疗手段。

2012-11-18

HMG:陈大华等果蝇FMRP内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智力障碍疾病,FMRP的功能缺失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FMRP作为一个RNA结合蛋白,它的胞质功能已被深入研究,然而细胞中约有4%的FMRP分布于细胞核内,核内极少量FMRP的功能目前仍不清楚。

2014-05-21

NRR:丙戊酸可促进丛撕脱伤后的神经再生

臂丛根性撕脱伤会造成脊髓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轴突再生不良,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类型。

2013-12-03

我国发现八仙母虫是真正后生生物始祖

中国和瑞典的地质学家研究表明,贵州发现的八臂仙母虫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后生动物宏体化石,或将重新排序生命系统树的最早期分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唐烽研究员和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Stefan Bengtson院士合作组成的科研小组,自2005年起在贵州铜仁江口地区伊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距今5.51—5.8亿年的疑似后生动物化石,并命名为八臂仙母虫。

2011-11-26

:发现真生物H/ACA复合物的结构特征

H/ACA RNA蛋白质复合物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古细菌的一类保守的分子,它们主要介导RNA的假尿嘧啶修饰,同时参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装配和脊椎动物端粒的合成。目前对古细菌H/ACA 复合物的结构己有详细的了解,但对真核生物复合物的结构还了解很少。

2012-11-18

Microbiol:肖天等发现一种新海洋多细胞趋磁原生物

近日,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员课题组与法国科学院吴龙飞教授课题组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展了海洋趋磁微生物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研究人员在我国黄海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一种新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菠萝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2012-11-18

中科大等研究真生物囊泡转运机理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展开合作,在新研究中首次发现酵母SNARE蛋白Vti1采用了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结合位点与接头蛋白Ent3相结合,这一发现为真核生物囊泡转运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6日出版的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2012-11-18

科学家合成第一个真生物染色体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在合成生物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制造出人造真核生物染色体,他们将这个特制的染色体嵌入了啤酒酵母体内,这个人造染色体不仅可以发挥特定作用,而且还能成功遗传给下一代的酵母。至此,我们离创造人造生命又近了一步。

2014-04-22

Science:科学家攀上合成生物学“珠峰” 合成首个真生物

日前,由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报告称,他们首次成功合成了一个真核细胞染色体。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