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开发出基于蛋白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可快速检测冠状病毒蛋白和抗体
2021年2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检测构成大流行冠状病毒SARS-CoV-2的蛋白以及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他们设计出基于蛋白的生物传感器,当与这种病毒的蛋白组分或特异性的COVID-19抗体混合在一起时会发光。这一突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快、更广泛的检测。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
IMEC研发世界最小的生物传感器 瞄准高灵敏度DNA分子检测
比利时IMEC(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微电子研究中心)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生物传感器(BioFET),尺寸仅为13纳米鳍宽和50纳米栅极长,并成功在其300毫米洁净室实现生产。目前该传感器可检测的极限为几十个DNA分子,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单个D
基于人体介电谱的射频无创血糖传感器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副研究员聂泽东团队设计出基于高场约束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以实现无创血糖的监测。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 Plasmonic Feature Microwave Sensor with Highly Confined fields for Aqueous-Glucose and Blood-
科学家们开发出能高效检测人类脂肪肝和肝纤维化新型探测器!
2020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25%的美国人都会患上脂肪肝,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脏纤维化, 最终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目前并没有简便的方法来诊断脂肪肝或肝纤维化,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A portable single-sided magnetic-resonance se
大肠杆菌新型宽范围木糖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和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心清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Hal Alper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Design,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xylose biosensor in Escherichia coli us
SERS液滴生化传感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研究员陈大鹏课题组与中北大学教授熊继军课题组合作,在表面增强拉曼(SERS)生化检测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陈大鹏课题组提出一种开放式SERS液滴传感器,解决了传统基底型SERS器件所需的复杂制备工艺问题,利用烛灰纳米链结构的多孔易断性,以滚动方式在基底形成具有丰富三维“热点”的SERS活性液滴,从而增强液滴
国家药监局批准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器上市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81.3%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血栓阻塞大脑中的细胞会失去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脑细胞逐渐受损并死亡,继而影响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语言机能,严重者可致患者偏瘫和死亡。静脉溶栓是目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脑卒中超早期救治方法,但是对于
Nat Biotechnol:开发出无细胞生物传感器,可快速检测水污染物
2020年7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种新的平台技术只需一滴水和几分钟就可以评估水的安全和质量。类似于怀孕测试,这种手持平台使用样本来提供易读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当检测到污染物超过美国环保署(EPA)的标准时,它就会发出绿色的光。在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的领导下,该测试可以检测17种不同的污染物,包括铅和铜等有毒金属、药品、化妆品和
基于酶单分子纳米胶囊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研究员卢宪波、陈吉平团队研发的基于酶单分子纳米胶囊(SMENs)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取得新进展,酶传感器的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酸碱耐受性、存储稳定性等核心性能实现质的提高,率先将SMENs技术应用于分析和生物传感领域。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廉价、便携、微型化等优势,在医疗诊断、食品、环境等领域
Nat Biotechnol:新型DNA碱基编辑器扩大精准基因组编辑的应用领域
2020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潜力有助于理解基于C→G(由胞嘧啶突变为鸟嘌呤)单碱基变化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这些新的碱基编辑器也被设计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导致不良副作用的非预期(“脱靶”)突变。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