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Comput Biol:数学模型阐述大脑单个神经元协作过程

大脑中神经元是如何进行彼此沟通的?一个普遍的理论认为单个细胞彼此之间不交换信号,而是细胞群体之间进行交换信号。来自日本、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数学模型来测试这个假设。他们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杂志上。 8个模拟的神经元相互作用 大脑新皮层的神经元具有较高的脑功能,与成千上万的其他神经元相接触,收到许多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2012-11-18

J Cell Biol:精子通过精确地“数学计算”来控制游动路径

New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speed at which the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cell changes controls the swimming behavior of sperm. 精子进入体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到卵细胞,然而与此同时,卵细胞可以释放诱导剂来吸引精子靠近...

2012-11-18

PNAS:新计算机建模技术创造出新的抗癌药物

近日,夏威夷癌症研究中心的James Turkson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创建了一个名为BP-1-102的新型抗癌药物。该药物可以口服,其作用靶标就是针对触发许多类型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的关键蛋白质。 BP-1-102是研究团队基于计算机分析STAT3蛋白创造出来的,Stat 3能促进异常细胞的生长,导致癌症的发生于发展。

2012-11-18

Nat Commun:数学模型预测形成血栓细胞的大小

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数学家们帮助生物学家弄清楚了为什么形成血块的细胞——血小板可以变换大小和形状。由于血小板对伤口的愈合、中风等都重要,更好地了解了血小板是如何形成和行为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论文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生物学、数学系教授Alex Mogilner说:血小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难题,血小板的大小对凝血具有特异性作用。

2012-11-18

Science:新数学模型能预测流行病全球暴发路径

西北大学科学家的数学理论提高了我们对流行病全球蔓延认识能力。该理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确定疾病暴发源还能显著提高预测疾病蔓延路径。

2013-12-16

大数据时代对建模仿真的挑战与思考

大数据的到来,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建模仿真领域带来困惑、挑战和机遇,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承办的第82期新观点新学说沙龙,由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和国防大学胡晓峰教授担任领衔科学家,与来自全国近二十余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从“产、学、研、用”等多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讨成果。

2014-06-04

Sci Transl Med:利用数学模型可预知药物副作用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redicting Adverse Drug Events Using Pharmacological Network Models。”文章中,作者指出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预知药物副作用。

2012-11-18

《新科学家》:统治世界的7个数学方程式

统治世界的7个数学方程式,依次为傅立叶变换、波动方程、麦克斯韦四元电磁学方程组和薛定谔方程。 闹钟响起。你看了下闹钟。时间是早上六点半。你甚至不用起床,就至少有六个数学方程式已经影响着你的生活。在闹钟中储存时间的存储芯片如果没有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性数学方程式就不会被设计出来。闹钟的时间是通过无线信号设置的。若不是麦克斯韦构建出四个电磁学方程式,我们将从不会梦想发明闹钟的。

2012-02-24

Nat Commun:使用数学模型技术开发抵御癌症的疗法

2013年6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渥太华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使用先进的数学建模技术来抵御癌症,这种新型建模技术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疗法以及遗传修饰方法来杀灭癌症,研究者在研究中使用溶瘤病毒从而可以克服癌细胞避免病毒感染的天然防御能力。

2013-06-16

Lett:数学模型阐释力学对细菌鞭毛马达影响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白凡副研究员在顶级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第108期发表了题为“Coupling between switching regulation and torque generation in bacterial flagellar motor” 的论文,用数学模型阐释了力学环境对细菌鞭毛马达反转的影响机制。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