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通过CBR3-AS1 /miR-409-3p/SOD1轴的氧化还原和DNA修复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放射敏感性
长非编码RNA CBR3-AS1在多种癌症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CBR3-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
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十二年发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天津大学6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消息,天津大学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机械学院舒歌群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连续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机械学院王树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器械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精仪
Cell:新研究揭示身体某些部位为何对触摸如此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小鼠大脑中敏感皮肤表面的过度表征(overrepresentation)是在青春期早期形成的,可以精确定位到脑干。此外,定居于皮肤较敏感部位并向脑干传递信息的感觉神经元比身体较不敏感部位中的神经元形成更多的连接和更强的连接。
大冢制药HIF-PH抑制剂vadadustat(伐度司他)在欧盟申请上市!
vadadustat与罗沙司他属于同一类药物,后者是一款全球性HIF-PH抑制剂,于2018年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
Science子刊:抑制FAK蛋白可使胰腺癌对化疗更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激活”肿瘤微环境的新方法可能会提高化疗对一种最具侵略性的称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胰腺癌的疗效。具体而言,在临床前模型中,他们可以通过降低称为基质(stroma)的结缔组织的硬度和密度来增强这种癌症对化疗的反应,并将癌症扩散减少多达50%。这项研究为一
JEM:趋化因子CCL5和CXCL10可使错配修复缺陷型结肠癌对免疫疗法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信号分子如何将称为杀伤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招募到一种特定类型的结肠癌中,并使患者获得更有利的结果。这一发现可能代表了一种针对其他类型癌症的治疗策略。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Science子刊:携带IDH1R132H的胶质瘤对免疫刺激疗法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发现胶质瘤中发生的一种将单个氨基酸从精氨酸转化为组氨酸的IDH1突变(R132H)引发了一系列变化,结果是使它们对免疫刺激疗法敏感,否则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治疗抗性的。这一发现可能对所有胶质瘤患者具有更广泛的治疗意义。
染色体不稳定性的乳腺癌对紫杉醇敏感
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对患者样本的分析,发现了乳腺癌的一个关键特征使乳腺癌对紫杉醇治疗变得敏感或抗性,而且这可能被用来帮助识别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取得治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