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款PD-(L)1排队上市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恒瑞自主研发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立妥)上市,获批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同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获批,将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同步开展,并有望进入美国FDA加速审批通道。2019年5月31日,NMPA受理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sNDA,此
艾尔建保妥适(Botox,肉毒杆菌毒素A)新适应症获美国FDA受理
年03月09日/生物谷BIOON/--艾尔建(Allergan)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该公司提交的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sBLA),扩大Botox(保妥适,通用名:onabotulinumtoxinA,肉毒杆菌毒素A)标签,用于治疗儿科患者(2岁及以上)上肢和下肢痉挛。小儿上肢痉挛适应症已被授予6个月优先审查,处方药用户收费法目标日期(PDUFA)预计在2019年第二季度。
生物柴油高原减排效应有待与国际接轨封闭运行
近日,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研”)出具的一份《重型柴油车在高原环境下针对不同油品的综合性能比对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引发业界热议。《报告》实验结论显示,在采用的B5和B10生物柴油,与使用国六柴油相比车辆整体经济性和动力性变化不大,在全工况条件下,车辆的PN、CO和THC均有所降低,而NOx排放基本与使用国六柴油相差不大。在中低速条件下,PN和CO降幅较为
武田减毒四价疫苗TAK-003关键性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2019年01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近日宣布,其登革热候选疫苗TAK-003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TIDES)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首次分析显示,TAK-003在预防由4种血清型中任何一种引起的登革热都有效。虽然对大量数据集的审查仍在进行中,但TAK-003的耐受性良好,迄今为止没有重大安全问题。目前,TIDES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获
研究发现调控植物抗铝毒转录因子STOP1稳定性的机制
1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黄朝锋研究组完成的题为F-box protein RAE1 regula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aluminum-resistance transcription factorSTOP1 in Arabidops
PLoS Pathog:不同的HIV-1毒株传染性差异可能取决于它们靶向的细胞受体CCR5性质
2018年12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HIV-1毒株可能在它们结合的CCR5分子的性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影响它们能够感染哪些细胞和它们侵入细胞的能力。正如这些作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发现对开发出靶向CCR5的HIV-1侵入抑制剂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2月6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CR5 structural
揭示细胞通过葡萄糖代谢触发排毒机制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622-0。2018年10月21日/生物谷BIOON/---当我们摄入食物时,我们的身体会降解食物产生葡萄糖以便从中获取能量。在体内如何处理葡萄糖对全球几乎所有生命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也在糖尿病等许多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葡萄糖代谢是如此古老和重要的,在实验室中对它进行操纵也是非常困难的。与人体细胞中的许多基因或途径不同的
PNAS:新方法可追踪潜伏HIV毒株在人体内的进化历史
2018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的新方法来确定“潜伏的(hibernating, 也译作休眠的)”HIV毒株存在的时间,这有望加快有关HIV治愈方面的研究。他们证实潜伏的HIV毒株能够在体内持续存在几十年的时间。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18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ylogenetic approach to recover
一种新型HIV疫苗触发的抗体可中和几十种HIV毒株
2018年6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1]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过敏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员和他们的同事们报道一种基于HIV病毒的脆弱位点结构的实验性疫苗诱导小鼠、豚鼠和猴子产生中和世界各地的数十种HIV病毒毒株的抗体。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6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pitope-base
Science:毒蛙如何对自己的神经毒素产生抵抗力?
图片来自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v350。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不要让它们的外表欺骗你:顶针般大小的、色彩鲜艳的、粘糊糊的毒蛙事实上携带着我们知道的一些最为剧毒的神经毒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离解决一个相关的令人挠头的问题---这些毒蛙如何阻止自己中毒?---更接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