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Microbiology:揭示绿脓杆菌群集感应分子诱导宿主免疫细胞凋亡新机制

绿脓杆菌(Pes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类临床中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主要引发烧伤病人伤口处以及肺纤维化病人肺脏组织的感染。随着抗生素耐受性的增强,近年来绿脓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致病率与致死率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群集感应”指的是细菌中特有的,因受到个体数量影响而“开启”或“关闭”的转录调控机制。在绿脓杆菌中,存在一类叫做“N-oxo-dodecanoyl-L-Homoseri

2019-03-09

艾尔建保妥适(Botox,肉毒杆菌毒素A)新适应症获美国FDA受理

年03月09日/生物谷BIOON/--艾尔建(Allergan)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该公司提交的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sBLA),扩大Botox(保妥适,通用名:onabotulinumtoxinA,肉毒杆菌毒素A)标签,用于治疗儿科患者(2岁及以上)上肢和下肢痉挛。小儿上肢痉挛适应症已被授予6个月优先审查,处方药用户收费法目标日期(PDUFA)预计在2019年第二季度。

2019-03-09

Mucosal Immunol: 科学家们开发出治疗结核杆菌感染的疫苗

2019年3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想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来保护人们免受结核病这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tb)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教授Jordi Torrelles博士表示,最近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出了巨大的希望。该研究发表在《Mucosal Immunology》杂志上。“我们发现,我们的疫苗配方比目前的疫苗保护得更好,并且不会导致任何肺组

2019-03-05

Mol Cell:新研究揭示结核杆菌“自杀”机制

2019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核杆菌会被它们产生的毒素杀死,除非该毒素被解毒蛋白中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近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目前该团队现在正在寻求将这种“自杀”机制用于治疗目的。细菌合成对自身有毒的分子。当暴露于恶劣环境时,这些毒素会减缓细菌种群的生长,直至形成更有利的条件。有些毒素甚至会杀死产生这些毒素的细菌。这种“自杀”的生

2019-02-20

Infec and Immun:揭秘决定幽门螺杆菌的癌蛋白水平的基因因素

2019年2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感染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可以产生肿瘤蛋白CagA的菌株是胃癌的一个高风险因素。图片来源:https://stock.tuchong.com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CagA转录产物(该基因对应的RNA,包含可以翻译产生蛋白的模板)的一个叫做+59模块的区域与高水平的CagA蛋白和癌变前的疾病密切相关。现在Timothy Cover博士和John Loh博士

2019-02-21

9款药纳入优先审评 石药、东阳光药、优时比迎利好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药品审评“绿色通道”已经开启。健识君查询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发现,2月11日有两款药因拟纳入优先审评挂网公示。加之此前公示的7个药品,至此已有9个药品拟纳入优先审评,涉及优时比的拉考沙胺注射液、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盐酸美金刚片,以及广东东阳光药业的替格瑞洛片等。可以看到,这些药品中既有阿兹海默病治疗用药,也有心血管治疗药物、抗癫痫用药等,其中不乏重磅产品。

2019-02-12

凝结芽孢杆菌抑制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英文名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缩写VRE,是院内传播的一种致病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最早于1988年被报道。VRE能够定植于患者肠道,并通过患者作为主要传播源传播[1]。感染VRE往往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心内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病死率可以达到21.0%—27.5%[2] 。随着抗生素

2019-01-02

CDE连续发布36个优先审评产品信息

 2018年接近尾声,4+7带量采购横扫仿制药市场带来的激浪仍未消退,CDE连续两天(12月24、25日)一口气发布了36个拟优先审评的产品信息,给医药市场带来了新曙光。据米内网统计,36个受理号涉及24个产品,涉及企业20家。其中,有6个国内创新药申请上市,10个进口新药申请上市,创新药即将迎来收获期。6个国内创新药亮瞎眼,50亿脑梗畅销药将迎新品36个拟优先审评的受理号中,有9个为国

2018-12-26

酪酸梭菌联合标准疗法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幽门螺杆菌,英文名Helicobacter pylori,缩写Hp,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最早,学术界认为,人的胃部是强酸环境,因此是洁净而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的。然而,在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来源:baike.com)        &n

2018-12-26

丹麦科学家通过调控转录因子GntR1和RamA提高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和中心碳代谢

 适应性进化技术是目前备受瞩目的菌种改良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强菌株的某种表型或者生理性状,并且该育种技术会保留菌株原有的优良性状,不会出现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造成的生长限制。为了探究控制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研究人员在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中对野生型的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 ATCC 13032)进行了长达1500代的适应性进化。在驯化菌株中分离

2018-12-21